物种 | 梗通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梗通草 |
拉丁名 | Gěnɡ Tōnɡ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白梗通、野通草、气通草、水通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饮片新参》 |
更多 | 为豆科植物田皂角茎的木质部。9~10月采收。连根拔起,除去枝叶、根和茎的顶端部分,剥去茎皮,取髓状的木质部,晒干。 |
《中药大辞典》:梗通草
拼音注音
Gěnɡ Tōnɡ Cǎo
别名
白梗通(《本草正义》),野通草、气通草、水通草(《江苏中药名实考》)。
出处
《饮片新参》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田皂角茎的木质部。9~10月采收。连根拔起,除去枝叶、根和茎的顶端部分,剥去茎皮,取髓状的木质部,晒干。
生境分布
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合萌"条。
性状
干燥茎的木质部分,呈圆柱形,顶端渐细,直径1~2厘米;表而平滑,具细密的纵横纹理,乳白色,质轻松软,折断面白色,不平整,中央有小孔洞;有时茎的基部具棕黄色须根。以粗壮质软、色白干燥者为佳。
炮制
去净灰尘及残根,抢水洗净,润4~5小时,切成斜片,晒干。
性味
①《本草正义》:"味淡,气清。"
②《饮片新参》:"淡平,微苦。"
注意
《饮片新参》:"溲多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下乳。治水肿,热淋,热病烦渴,小便赤涩,乳汁不下。
①《饮片新参》:"清化湿热,利水通淋。"
②《安徽药材》:"清湿热,消水肿,下乳,催生。治淋病,小便不利,热病烦渴,难产。"
③《药材资料汇编》:"通肠利便,退热止渴。治鼻塞,明目,通关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各家论述
《本草正义》:"白梗通,味淡气清,功用与白通草等。入药功力,殊无轩轾,是可取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