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茵芋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草部 |
中文名 | 茵芋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芫草、卑共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茵芋·《本草纲目》·李时珍 |
更多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
「释名」芫草、卑共。
「气味」(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
1、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装薄布袋中,以酒一斗浸渍。几日后,取酒饮服。每服一合,一天两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此方名“茵芋酒”。
2、脚气病(风气积滞而成,发时甚疼)。用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生,研末),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以姜、枣煎汤送下。以泻为验。未泻再服。此方名“茵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