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兔头骨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兽部 |
中文名 | 兔头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兔头骨·《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味甘,气平。无毒。深林空谷,处处有之。孕视月光结成,子从口内吐出。性狡善走,目了极圆。寿历千年,毛变白色,此得金气全具。用入药剂最佳。头骨下妊娠,癫疾头眩痛可止;头皮敷鼠 ,鬼疰皮刺痛能祛。肉味辛平,为食上品。春夏全忌,秋冬啖宜。主湿痹热蒸,压丹石燥发。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孕妇戒勿下咽,生子缺唇屡验。肝除目暗,膏通耳聋。脑涂皲裂冻疮,毛敷臭烂痘 。屎曝亦堪煎汁,玩月砂素传名,疗痘生眼内成疮,痔发肠头下血,并可服之;皮晒连毛烧灰,擂细调均热酒,理产后胞衣不下,余血抢心几危,须急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