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榔榆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榔榆叶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鸡筹仔叶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 |
拼音注音
Lánɡ Yú Yè
别名
鸡筹仔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西藏等地。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老枝灰色,小枝红褐色,被柔毛。叶互生;革质,有短叶柄;托叶狭、早落;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长1.5-5.5cm,宽1-2.8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稍偏斜,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绿色,下面幼时有毛,后脱落,浅绿色,边缘有单锯齿。花簇生于叶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雌蕊1,1室,柱头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状椭圆形,长约1cm,宽约0.6cm,顶端凹陷,种子位于中央。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椭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5-5.5m,宽1-2.8m,基部圆形,稍歪,先端短尖,叶缘有锯齿,上面微粗糙,棕褐色,下面淡棕色。气微,味淡,嚼之有粘液感。
性味
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热毒疮疡;牙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汤含漱。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