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贯叶连翘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贯叶连翘 |
拉丁名 | Guàn Yè Lián Qiáo |
英文名 | |
别名 | 小汗淋草、小过路黄、小种黄、赶山鞭、千层楼、上天梯、小对月草、小对叶草、小种癀药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野生于山坡、树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山东、四川、江西、陕西、贵州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南京民间药草》 |
更多 | 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的全草或带根全草。秋季采收。 |
《中药大辞典》:贯叶连翘
拼音注音
Guàn Yè Lián Qiáo
别名
小汗淋草(《南京民间药草》),小过路黄、小种黄(《贵州民间方药集》),赶山鞭、千层楼、上天梯(《四川中药志》),小对月草(《贵州植药调查》),小对叶草、小种癀药(《贵州草药》)。
出处
《南京民间药草》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的全草或带根全草。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坡、树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山东、四川、江西、陕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枝皆腋生。叶较密,对生,椭圆形至线形,长1~2厘米,宽3~9毫米,先端钝,全缘,基部抱茎,散布透明腺点,叶缘有黑色腺点。花着生茎顶或枝端,成聚伞花序,萼片5,披针形,边缘有黑色的腺点;花瓣5,较萼片为长,黄色;花瓣和花药都有黑色腺点;雄蕊多数,组成3束;子房1室,花柱3裂。蒴果长圆形,开裂。种子为圆筒形。花期6~7月。果期10月。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平,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利湿。治咯血,吐血,肠风下血,外伤出血,风湿骨痛,口鼻生疮,肿毒,汤火伤。
①《南京民间药草》:"根苗:煎水服,可治吐血。"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咯血,吐血,刀伤出血;外用消无名肿毒,治痄腮,消咽喉热。"
③《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骨痛及汤火灼伤。"
④《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通乳,利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研末调敷、鲜叶揉绒塞鼻。
复方
①治吐血:贯叶连翘五钱至一两(与仙鹤草、六月雪同用)。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②治痨伤腰痛:贯叶连翘花、叶,矮陀陀。炖猪筒子骨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口鼻生匿:小对叶草叶搓绒,塞鼻。
④治乳疖:小对叶草嫩叶尖数片,揉塞鼻孔(左乳痛塞右鼻孔,右乳痛塞左鼻孔),干时换药;并用此药捣绒敷痛处;又用此药一至二两煎水当茶喝。乳疖巳溃烂者不能用。
⑤治乳少:小对叶草一两。炖肉吃。
⑥治黄疸肝炎:小对叶草二两。煎水服。(③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⑦治汤火灼伤:贯叶连翘研末,调麻油搽。(《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