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缅茄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缅茄 |
拉丁名 | Miǎn Qié |
英文名 | Seed of Makamong,Seed of Woodyfruit Afzelia |
别名 | 沔茄、木茄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1.《灵秘丹药笺》:缅茄儿,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画皮样。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缅茄的成熟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fzelia xylocarpa (Kurz)Craib[Pahudia xylocarpa Kurz]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摘,剥取种子,晒干。 |
《中华本草》:缅茄
拼音注音
Miǎn Qié
别名
沔茄、木茄
英文名
Seed of Makamong,Seed of Woodyfruit Afzelia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1.《灵秘丹药笺》:缅茄儿,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画皮样。
2.《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如荔枝核而有蒂。
3.《粤志》:广东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缅茄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缅茄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fzelia xylocarpa (Kurz)Craib[Pahudia xylocarpa Kurz]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摘,剥取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原形态
缅茄 常绿乔木,高12-25m,有时可达40m。树皮褐色或灰棕色,有灰白色斑点;小枝被白粉。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总叶柄长2.5-3cm;小叶2-5对,对生,小叶柄短,长不及5mm;小叶片卵形、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5-8cm,宽3.5-6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圆,纸质。总状圆锥花序,密被白色或灰黄色短柔毛;苞片和小总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大小相等,长约6mm,宿存;花萼裂片长圆形;花瓣淡紫色,倒卵形至近圆形,旗瓣1片;能育雄蕊7,基部稍合生,花丝长3-3.5cm,下部被柔毛;子房上位,被毛,花柱长而突出。荚果长椭圆形,略扁,长10-12cm,宽6-7cm,厚4cm,棕褐色,木质,坚硬。种子2-3颗,扁圆形,长宽均约2.5cm,厚约1.5cm,种皮黑褐色,基部有一角质、坚硬的假种皮状种柄,其长略等于种子。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归经
肝经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赤眼,眼生云翳,疮毒,火热牙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酒水磨涂。
各家论述
1.《灵秘丹药笺》: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涂治牙疼。
2.《滇略》:拭眼去翳,亦解疮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