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连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便读》·草部山草类 |
中文名 | 黄连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秉成·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黄连·《本草便读》·张秉成 |
更多 | 《本草便读》清(公元1644-1911年) 张秉成 著 |
黄连(图缺)
味苦性寒.体阴质燥.能化心脾湿热.蕴留之痞满全消.可除痢疫虫疮.粘腻之热邪悉去.伏梁成积.可破可宣.目赤攀睛.能清能降.瘀郁火邪均解退.口疳鼻尽蠲除.(黄连味极苦.性极寒.质极燥.专入心脾.清有余之实火.而化湿邪.治上焦则酒炒.治中焦用姜汁炒.治下焦以盐水炒.欲其治何脏腑之湿火.则加各经引导之药.然苦降之性为多.即其治痢治目治痞等法.非有湿热实火者不可轻用.出川中雅州者更胜.气味俱浓.惟心脾有湿热瘀积者为宜.不特阳虚当禁.即阴虚有火邪者.亦不宜用.恐苦燥之气.反助火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