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野木耳菜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野木耳菜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假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草、皇爷膏、假苦荠、观皮芥、解放草、飞花菜、土三七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竹于山坡荒地、路旁及沟谷杂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野木耳菜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六蔬菜类,谓:"野木耳生南安,斑茎叶如菊,而无杈歧,花如蒲公英,长蒂短瓣,不甚开放,花老成絮,土人食之,亦野菜也。"根据描述及其附图,应为本种。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Gynura crepidioids Bent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Yě Mù ěr Cài
别名
假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草、皇爷膏、假苦荠、观皮芥、解放草、飞花菜、土三七
出处
野木耳菜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六蔬菜类,谓:"野木耳生南安,斑茎叶如菊,而无杈歧,花如蒲公英,长蒂短瓣,不甚开放,花老成絮,土人食之,亦野菜也。"根据描述及其附图,应为本种。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Gynura crepidioids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竹于山坡荒地、路旁及沟谷杂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野茼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茎直立,有纵条纹,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2.5cm;叶片膜质,长圆状椭圆形,长7-12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分裂,两面无毛。头状花序直径约2cm,少数,在枝顶排成圆锥状;总苞圆柱表;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长约1cm,边缘膜质,先端小束毛,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花全为两性,管状,粉红色,花冠先端5齿裂,花柱基部小球状,分枝先端有线状被行的尖端。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条纹,被毛;冠毛丰富,白色。花期夏季。
性味
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调和脾胃。主感冒;肠炎;痢疾;口腔炎;乳腺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