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还亮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还亮草 |
拉丁名 | Hái Liànɡ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还魂草、对叉草、蝴蝶菊、鱼灯苏、车子野芫荽、飞燕草、峨山草乌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自广东向北至河南南部,西至四川均有分布。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
更多 | 为毛茛科植物还亮草的全草。 |
《中药大辞典》:还亮草
拼音注音
Hái Liànɡ Cǎo
别名
还魂草、对叉草、蝴蝶菊(《植物名实图考》),鱼灯苏、车子野芫荽(《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飞燕草、峨山草乌(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还亮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自广东向北至河南南部,西至四川均有分布。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遍体有白色毛。叶片菱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1厘米,宽4.5~8厘米,2~3回羽状全裂,1回裂片斜卵形,2回裂片或羽状浅裂,或不分裂而呈狄卵形、披针形,宽2~4毫米。总状花序具2~15花,花序轴和花梗有微柔毛;花淡青紫色,直径1厘米;萼片5,堇色,狭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后方1萼片,伸出1长距,长超过萼片;花瓣2对,上方1对斜楔形,中央有浅凹口,下部成距,插入萼的距内,下方1对卵圆形,深2裂,基部成爪;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长约1~1.6厘米,有种子4粒。花期3~5月。
性味
江西《草药手册》:"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痛,半身不遂,痈疮癣癞。
①《植物名实图考》:"茎煎水洗肿毒。"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祛风,理湿,解毒,止痛。治风湿骨痛,半身不遂;外用涂痈疮癣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2钱。外用:捣汁涂或煎汤洗。
复方
治积食胀满,潮热:还亮草、蓬藟各一两,麦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