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兔皮毛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兔皮毛 |
拉丁名 | Tù Pí Máo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唐本草》 |
更多 | 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 |
《中药大辞典》:兔皮毛
拼音注音
Tù Pí Máo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兔肉"条。
功能主治
治灸疮久不敛,烫伤。
①《唐本草》:"皮毛合烧为灰,酒服,疗难产,产后衣不出,及余血抢心,胀欲死者。"
②《本草拾遗》:"毛烧灰,主灸疮不瘥。"
③《纲目》:"毛灰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1~2钱。外用:烧灰涂敷。
复方
①治火烧已破:兔腹下白毛,烧胶,以涂毛上贴疮,待毛落即瘥。(《肘后方》)
②治妇人带下:兔皮,烧令烟断,为末,酒服方寸匕。(孟诜《必效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