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钩藤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害利》·肝部药队 泻肝 次将 |
中文名 | 钩藤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凌奂·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钩藤·《本草害利》·凌奂 |
更多 | 《本草害利》清(公元1644-1911年) 凌奂 著 |
〔害〕但性稍寒,无火者勿服。除惊痫、眩晕,平息肝风相火之外,他无所长。凡病风温,邪未入营,尚在上中二焦卫分者,误服之恐致昏谵。以其轻扬入肝,未免激动肝阳上升,升则浊邪上蒙清窍故也。
〔利〕甘寒,舒筋,除眩晕,心热、烦躁,下气宽中,治小儿惊痫、客忤胎风,祛肝风而不燥,庶几和中。今去梗,纯用钩,功加倍。
〔修治〕三月采,有刺类钓钩,古方多用皮,久煎则无力。俟他药煎就,方入钩藤,三沸即起,颇得力也。时珍曰∶苦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取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