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射尿拐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射尿拐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变色树蛙、青竹拐、斑腿树蛙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分布四川、江苏、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陆川本草》 |
更多 | 为树蛙科动物斑腿树蛙的全体。 |
拼音注音
Shè Niào Guǎi
别名
变色树蛙(薛德熵《系统动物学》),青竹拐(《陆川本草》),斑腿树蛙(《中国动物图谱·两栖动物》)。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树蛙科动物斑腿树蛙的全体。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江苏、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原形态
雌蛙体长约61毫米,雄者约45毫米。体扁平。头长宽相等或长大于宽;口阔,吻略尖圆,吻棱明显;鼻孔近于吻端,眼大,凸出。眼径与吻等长,眼间距大子鼻间距:鼓膜显着。皮肤平滑,背面有极细微的痣;腹面满布颗粒状扁平疣,颞褶平直而较长,达肩后方。体色变异甚大,常随栖息的环境而异,一般背面为浅棕色,上面有黑色或黑棕色斑纹,成纵条状、"X"形或黑点状;四肢背面有黑色或暗绿色横纹,或成斑点状;肛门附近及腿后方有黄、紫、棕及乳白色交织成的网状斑纹。腹面乳白色。前肢长,指端均有吸盘及横沟,指间无蹼,指侧均有缘膜,关节下瘤发达。后肢细长,胫长约为体长之半,足短于胫;趾吸盘小于指吸盘,趾间有蹼。关节下瘤与内跖突小而明显,无外跖突。雄蛀有单咽下内声囊,前肢第一指基部有明显的乳白色婚垫。
多栖于草丛中,玉米地或稻田内,有时在竹上或其他植物上。
性味
《陆川本草》:"咸,微寒。"
功能主治
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
《陆川本草》:"接骨。治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烘干研粉撒或捣敷。
临床应用
治疗外伤出血:将树蛙烘干后研粉过筛,撒于外伤出血处;或将树蛙腹部撕开,连同内脏,贴在外伤出血处。止血效果良好。动物试验时,将猪股动脉横切开1/2,局部撒树蛙粉30秒钟后即见止血。曾治一5岁男孩,左额跌伤,伤口长4厘米,深达颅骨,出血不止,经用树蛙粉后立即止血,5天后伤口愈合。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