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猪苓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思辨录》·卷四 |
中文名 | 猪苓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周岩·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猪苓·《本草思辨录》·周岩 |
更多 | 作者:周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本经猪苓利水道,不云止消渴;而仲圣以猪苓名方者,必渴而后与之,恶得无故。邹氏谓猪苓起阴气以和阳化水,譬之枫叶已丹,遂能即落。虽本经别录无起阴之文,然考尔雅正义、述异记、一统志、南方草木状、物类相感志、荀伯子临川记,所载枫树诸灵异,确与阴气相感。猪苓生枫树下,其皮至黑,气味俱薄,未必不能起阴。况水道既利,三焦得通,肾气之由三焦而上者,自亦滋溉于其胸(释名∶消渴者,肾气不周于胸也),消渴奚能不止。
此与泽泻之止消渴,有相侔之处。然有不如泽泻者焉,泽泻形圆,一茎直上,能起极下之阴以济极上之阳,平极上之阳淫。猪苓甘淡,不能直上至头,故泽泻汤治冒眩而猪苓不与。然猪苓之阴,阴中有阳,能开腠理达表,与茯苓为伯仲而泽泻亦不与。五苓散、猪苓汤,所以治脉浮发热者,以其有猪苓茯苓也。夫以猪苓视茯苓,所同者为太阳阳明药耳,猪苓究何足与茯苓比烈,茯苓结于土中,猪苓亦结于土中;茯苓肉白,猪苓亦肉白;茯苓甘淡;猪苓亦甘淡;而茯苓之白,光洁而纯;猪苓之白,幽暗而犷。茯苓甘淡,得土味之正;猪苓甘淡,得土味之偏。此茯苓所以主治广,猪苓所以主治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