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红药子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红药子 |
拉丁名 | Hónɡ Yào Zǐ |
英文名 | Ciliatenerve Knotweed Root, Root of Ciliatenerve Knotweed |
别名 | 红药、赤药、朱砂七、黄药子、朱砂莲、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芦、雄黄连、医馒头、散血蛋、鸡血莲、点血、血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滩地或乱石石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本草图经》。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iliinerve ( Nakai) Ohw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
《中华本草》:红药子
拼音注音
Hónɡ Yào Zǐ
别名
红药、赤药、朱砂七、黄药子、朱砂莲、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芦、雄黄连、医馒头、散血蛋、鸡血莲、点血、血
英文名
Ciliatenerve Knotweed Root, Root of Ciliatenerve Knotweed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iliinerve ( Nakai) Ohw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滩地或乱石石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毛脉蓼,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互生;叶柄长0.5-5cm,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cm,宽3-6c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翅;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
性状
性状鉴别,块根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木质深浅黄色呈环状,近髓部另有分散的浅黄色木质部束。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块根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深棕色木栓细胞。栓内层为4-5列细胞;皮层较薄。韧皮部宽广,韧皮束呈条状,稍弯曲,由木纤维围绕成束,略呈二轮排列。 髓部有异型维管束。及20-60μm;并含淀粉粒,长圆形、近三角形,直径4-12μm,脐点裂缝状或呈“十”字状。
化学成分
毛脉蓼块根中含有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8-β-D-葡萄糖甙(蒽甙B)(emodin-8-β-D-glucopyranoside,anthraglycoside B)和大黄素甲醚-8-β-D吡喃葡萄糖甙(蒽甙A)(physcion-8-β-D-glucopyranoside,anthraglycoside A),还含有鞣质。
药理作用
小鼠灌服煎剂175g/kg,有明显的止咳及祛痰作用;根煎剂在离体家兔回肠试验表现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试管试验只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2h,分取乙醇提取液3ml,置不同试管中:1.加2%氢氧化钠液1ml,显樱红色。2.滴加1%三氯化铁,显暗棕色。
(2)取上述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置荧光灯(254)下观察,显淡红色荧光。
(3)薄层色谱,方法与结果参见“荞麦七”条。
归经
肺;大肠;肝经
性味
味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多种出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热毒疮疡;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研粉,1-2g。外用:适量,研粉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