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胡桃青皮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胡桃青皮 |
拉丁名 | Hú Táo Qīnɡ Pí |
英文名 | |
别名 | 青胡桃皮、青龙衣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主产河北、山东、山西。此外,陕西、东北等地亦产。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开宝本草》 |
更多 |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秋季采收未成熟的果实,晒至外皮裂开时,拣取外果皮,再晒干。 |
《中药大辞典》:胡桃青皮
拼音注音
Hú Táo Qīnɡ Pí
别名
青胡桃皮(《救急方》),青龙衣(《山东中草药手册》)。
出处
《开宝本草》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秋季采收未成熟的果实,晒至外皮裂开时,拣取外果皮,再晒干。
生境分布
主产河北、山东、山西。此外,陕西、东北等地亦产。
性状
干燥肉质果皮,为皱缩的半球形,或块片状,纵面多向内卷曲,直径约3~5厘米,厚约6~10毫米。表面较光滑,黑绿色,有黑色斑点,一端有一果柄断痕。内表面黄白色,不平坦。气无,味苦涩。以块大、肉厚、整齐、黑绿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α-和β-氧化胡桃叶醌。
性味
《山东中草药手册》:"苦涩,平。"(有毒)
功能主治
治胃、腹痛,水痢,痈肿疮毒。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解毒消肿。"
②《陕西中草药》:"治牛皮癣、鱼鳞癣、荷叶癣及秃疮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服。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水痢不止:青胡桃皮一两。捣碎,铁锅内微妙,再捣细。每早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②治痈肿疮毒:青龙衣适量。水煎,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疬疡:青胡桃皮,捣之,并(入)少许酱清和硇砂,令相入。先以泔清洗之,然后敷药。(《救急方》)
④治白癜风:青胡桃皮一个,硫黄一皂子大。研匀,日日掺之,取效。(《纲目》)
⑤治嵌甲:胡桃皮烧灰贴。(《纲目》)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胃痛:于农历6月上旬,摘取未成熟的青皮核桃6斤,洗净打碎装入瓶内,加入60度烧酒10斤,密封曝晒20~30日。待酒与核桃均呈黑色时,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单糖浆1350毫升。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或疼时服用。亦可将青核桃与烧酒按3:10比例配制,浸泡24~48小时,待酒液变成棕黄色后过滤应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之疼痛有明显的止痛作用,据2020人次的观察,10分钟以内止痛者达98.2%,其中立即止痛者占93.5%。生核桃之青皮,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但制酒后经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