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须叶藤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须叶藤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Indian Flagellaria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须叶藤科植物须叶藤的根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gellaria indic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
拼音注音
Xū Yè Ténɡ
英文名
Indian Flagellaria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须叶藤科植物须叶藤的根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gellar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
原形态
须叶藤 多年生藤本。茎的基部常木质,借叶尖的延伸卷须缠绕于其他树上。叶片披针形,长7.5-13cm,宽0.7-2cm,无毛,叶脉多数,平行;叶鞘紧接。圆锥花序顶生,宽2.5-7.5cm;花无梗或具短梗,簇生,有香味;苞片呈鳞片状;花被片白色,卵状长圆形,外轮的长约2mm,内轮的长约2.5mm,较狭;雄蕊6,花丝伸出,长约4mm,花药椭圆形,长约0.5mm;子房狭,棍棒状,柱头3,有很多乳突。果球形,熟时红色,直径5-6mm,内含种子1颗。花、果期4-11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潮湿环境,不耐严寒,忌干旱。宜选择潮湿的疏松地栽培。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贮藏待播。翌年春季播种,按行株距1m×1.5m开穴点播,每穴下种2-3颗,上覆土2-3cm,播后淋水保温。 田间管理 出苗后注意拔除杂草,生长期中耕除草3-4次,施肥1-2次,苗高20-30cm,扦插支架,用绳捆缚藤苗,引蔓攀援上架。
功能主治
利尿。主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茎,根茎:有利尿功能。叶:用作创伤性收敛剂。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