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胖大海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胖大海 |
拉丁名 | Pànɡ Dà Hǎi |
英文名 | |
别名 | 安南子、大洞果、胡大海、大发、通大海、大海子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热带地区。分布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纲目拾遗》 |
更多 | 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4~6月,由开裂的果实上采取成熟的种子,晒干。 |
《中药大辞典》:胖大海
拼音注音
Pànɡ Dà Hǎi
别名
安南子、大洞果(《纲目拾遗》),胡大海、大发(张寿颐),通大海(《兽医国药及处方》),大海子(《中药志》)。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4~6月,由开裂的果实上采取成熟的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热带地区。分布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30~40米。树皮粗糙而略具条纹。叶互生;叶柄长5~15厘米;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6~14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几近截形,全缘,光滑无毛。花杂性同株,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宿存,裂片披针形;花瓣呈星状伸张;雄花具雄蕊10~15,罕至30,花药及花丝均具疏柔毛,不育心皮被短绒毛;雌花具雌蕊1,子房为5个被短绒毛的心皮组成,具1细长纤弱的子房柄,柱头2~5裂,退化雄蕊为一簇无柄花药。蓇葖果1~5个,着生于果梗,长18~24厘米,基部宽5~6厘米,呈船形,在成熟之前裂开;最初被疏柔毛:旋脱落。种子梭形或倒卵形,长18~25毫米,直径12毫米,深黑褐色,表面具皱纹;子叶大,长12毫米,宽10毫米,半圆形,胚乳丰富。
性状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状似橄榄,先端钝圆,基部略尖,长2~3厘米,直径l~1.5厘米。表面棕色至暗棕色,微有光泽,具细密的不规则皱纹,基部具浅色的圆形种脐。外种皮质轻而疏松,易剥落,遇水膨大成海绵状块。内种皮红棕色至棕黑色,先端有一黄白色的圆斑。剥去内种皮后,胚乳肥厚,成2片,暗棕色或灰棕色。子叶2片,紧贴于胚乳,菲薄而大。气无,久嚼有粘性。以个大、棕色、表面皱纹细、不碎裂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外层含西黄芪胶粘素,果皮含半乳糖15.06%,戊糖(主要是阿拉伯糖)24.7%。
药理作用
①泻下作用
胖大海种子浸出液,对兔有缓泻作用,因可增加肠内容积(增加容积为琼脂的8倍),有机械刺激而致缓泻。将胖大海外层皮、软壳、仁分别水浸提取,对于麻醉犬,无论何种给药方法,皆可明显增加肠蠕动(仁的作用最强,软壳次之,外层最弱),此作用可被阿托品所拮抗;1:40万的仁的浸出液使离体兔肠蠕动增加,其他二层作用不显。
②降压作用
胖大海仁(去脂干粉)制成25%溶液,静注、肌注或口服,皆可使犬、猫血压明显下降。进一步实验表明其降压原理可能与中枢有关。胖大海仁水浸剂对麻醉犬是降压作用,而对兔却为升压(兔有效量较犬大10倍);对犬、兔血压不同的影响;皆可用组织胺增敏。
③其他作用
胖大海外皮、软壳、仁的水浸提取物皆有一定利尿和镇痛作用,仁最强;三者皆无局部刺激作用。胖大海仁(去脂干粉)用于急性中毒试验,可见兔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犬连续10~15天用大量致死后,可见肺充血水肿,肝脂变;小鼠半数致死量口服为12.96克/公斤。兔静脉注射大量(1%2毫升)胖大海仁水浸剂,可见呼吸先停,心脏还跳,胃肠表面很红。
同属植物Sterculia pruriens的毒性是由于氢氰酸所致。
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泥沙即可。不能用水洗。
性味
甘淡,凉。
①《纲目拾遗》:"甘淡。"
②张寿颐:"味淡微甘,性温。"
③《药材资料汇编》:"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治干咳无痰,喉痛,音哑,骨蒸内热,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疮漏管。
《纲目拾遗》:"治火闭痘,并治一切热症劳伤吐衄下血,消毒去暑,时行赤眼,风火牙疼,虫积下食,痔疮漏管,干咳无痰,骨蒸内热,三焦火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泡茶。
复方
①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龈肿痛,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炖茶饮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慎德堂方》)
②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数枚,开水泡发,去核,加冰糖凋服。因热便血,效。(《医界春秋》(1):93,1936)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取胖大海4~8枚,放入碗内,冲入沸水,闷盖半小时左右(天冷须保暖),徐徐服完;间隔4小时,如法再泡服1次。治疗100例,治愈68例,显着好转21例,效果不佳14例。有的经2~3天即愈。
各家论述
张寿颐:"此药亦曰大发:以其一得沸水,即裂皮发胀,几盈一瓯故也。近人用之,皆以治伤风咳嗽,鼻塞声重等症。性温,故能散寒风,然其味极谈,微含甘意,温散之药,决不如此。……善于开宣肺气,并能通泄皮毛,风邪外闭,不问为寒为热,并皆主之。抑能开音治暗,爽嗽豁痰。赵谓治火闭之痘,盖热毒壅于肌腠,而痘出不快者,此物开发最捷,宜有速效,恕轩之说,当有征也。轻用二、三枚,如肺闭已甚,咳不出声,或金窒音嘶者,可用至五、六枚。此盖植物之果,与苗叶情性不同,故发汗而极有应验,绝无温升扰动之弊,尤其可据。"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