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元参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经解》·卷二\草部下 |
中文名 | 元参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叶桂·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元参·《本草经解》·叶桂 |
更多 | 作者:叶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蒸晒)
元参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腹中者心肾相交之区也.心为君火.心不下交于肾.则火积于上.而热聚肾为寒水.肾不上交于心.则水积于下而寒聚矣.元参气寒益肾.味苦清心.心火下而肾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热积聚自散矣.女子以血为主.产乳余疾.产后诸症以产血伤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补肾气者.气寒壮水之功也.令人明目者.益水可以滋肝.清心有以泻火.火平水旺.目自明也.
【制方】
元参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花粉、薄荷、夏枯草.治瘰 .同升麻、甘草.治发 咽痛.同知母、麦冬、竹叶.治热病燥热烦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