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山鳞毛蕨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黄山鳞毛蕨根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高山林下或阴湿的沟边岩石上。分布安徽、浙江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更多 | 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 |
拼音注音
Huánɡ Shān Lín Máo Jué Gēn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林下或阴湿的沟边岩石上。分布安徽、浙江等地。
原形态
黄山鳞毛蕨,又名:小叶凤凰尾巴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粗大块状。叶簇生,呈莲座状;叶柄与叶轴密被淡棕色披针形鳞片;叶长50~80厘米,叶柄短;叶片硬,草质;长椭圆形,先端渐尖,2回羽状分裂;羽片线状长椭圆形,先端锐尖,几无柄,羽状深裂;裂片近接,长线形或狭长圆形,呈镰刀状,顶端圆钝有锯齿,边缘几为全缘或有锯齿。孢子囊仅生于叶片上部的1/3,通常2~4对,着生于裂片的上半部;子囊群盖灰色,宿存,呈圆肾形凸出。孢子期8~11月。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目赤肿痛,根茎(去鳞毛切片)一两,加水和白糖煎汁,日服二次。"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