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披针骨牌蕨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披针骨牌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Diverse Lepidogrammitis |
别名 | 万年青、克氏骨牌蕨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50-1700m的林缘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christenseni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拼音注音
Pī Zhēn Gǔ Pái Jué
别名
万年青、克氏骨牌蕨
英文名
Diverse Lepidogrammitis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christensenii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50-1700m的林缘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6-10cm。根茎细长,横生,绿色,被暗褐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基部圆形,边缘有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短,长0.5-2cm,叶片阔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5-9cm,中部宽2-3cm,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全缘;孢子叶的叶柄长3-4.5cm,基部有鳞片,其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8-9cm,宽约1cm,先端渐尖,基部长楔形,有长柄;中脉两面稍隆起,小脉羽状,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叶背面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近于中脉,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归经
肺;肝经
性味
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止血。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涩、性平。有清热除湿、止血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炎,小儿高热,外伤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