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鸭跖草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草部 |
中文名 | 鸭跖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鸭跖草·《本草纲目》·李时珍 |
更多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
「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