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鸡肉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求真》·上编\卷一·补剂 温中 |
中文名 | 鸡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黄宫绣·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鸡肉·《本草求真》·黄元御 |
更多 | 《本草求真》清(公元1644-1911年) 黄宫绣 著 |
(原禽)补肝火,动肝风
鸡肉(专入肝)。补虚。载之本经。不为不是。然鸡属巽而动风。(巽生风。)外应乎木。内通乎肝。得阳气之最早。故先寅而鸣。(宗 曰。鸡鸣于五更。日至巽位。感动其气然也。)鸣必鼓翅。火动风生之象。(时珍曰。《礼记》云。天产作阳。地产作阴。鸡卵生而地产。羽不能飞。虽为阳精。实属风木。是阳中之阴也。故能生热动风。风火相扇。乃成中风。)风火易动而易散。人之阳事不力者不宜食鸡。是以昔人有利妇人不利男子之说。而东南之人肝气易动。则生火生痰。病邪得之。为有助也。故阴虚火盛者不宜食鸡。食则风火益助矣。脾胃虚弱者不宜食鸡。食则肝邪益甚。而脾益败矣。味者不察。既犯阴虚火动脾虚不食两症。又不撙节口腹。反执补虚之说。殊为可惜。至于妇人小产胎动。尤不宜食。(食则并。气益动而血益损。脾益虚而胎益堕。)惟有乌骨鸡。别是一种。独得水木之精。性专走肝肾血分。补血益阴。为补虚除痨祛热生津止渴。及下痢噤口带下崩中要药。(时珍曰。乌色属水。牝象属阴。故乌雌所治皆血分之病。各从其类也。)如古方有用乌骨鸡丸以治妇人百病。(取其补虚益阴。)鬼击卒死用热血以涂心下即苏。(肘后用乌鸡冠血。沥口中令咽。仍破此鸡拓心下。冷乃弃之道边妙。)鸡冠位处至高。精华所聚。凡年久雄鸡色赤。尤为阳气充盛。故可刺血以治中恶惊悸。(阴不胜阳。)及或中风口眼 斜。用血涂其颊上即正。(咸能走血透肌。故主之。)鸡血和酒调服。可以使痘即发。对口毒疮。可用血涂即散。(风势善行。以毒攻毒。)中蜈蚣毒舌胀退场门。可用冠血浸舌并咽即消。(取其物性之有畏恶而得制伏。)其效甚众。至于雄鸡肝味甘微苦而温。何书载治阴痿不起。(千金方用鸡肝三具。并菟丝子一斤为末。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酒下。)及小儿疳积。眼目不明。并肝经实热虚热。(实热。用雄鸡软肝。并胡黄连白芙蓉花肉豆蔻为末。化服。虚热。用鸡肝同明雄黄桑白皮鸡内金为末。酒蒸去药食。)皆以取其肝以入肝。气类相感之意。鸡屎白性寒不温。用之以治鼓胀。(普济方云。治鼓胀旦食不能暮食。由脾虚不能制水。水反胜土。水谷不运。气不宣流。故令中满。其脉沉实而滑。宜鸡矢醴主之。何大英云。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精气不得渗入膀胱。别走于腑。溢于皮里膜外。故成胀满。小便短涩。鸡矢性寒。利小便。诚万金不传之宝也。用腊月干鸡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钱亦可。)石淋(古今验录。用鸡矢白日中半干。炒香为末。以酸浆饮服方寸匙。日二次。当下石出。)瘢痕(外台以猪脂三升。饲乌鸡一只。三日取矢。同白芷当归各一两煎十沸。去渣。入鹰矢白半两调敷。)风痹(千金方用腊月乌鸡矢一升。炒黄为末。绢袋盛渍三升酒中。频频温服令醉。)亦以取其消导利湿。清热除风之义。惟鸡子性禀生化最初之气。兼清浊而为体。味甘气寒。性专除热疗火。为风热痫 及伤寒少阴咽痛必用之药。卵清微寒。性专治热解毒。为目痛赤痛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痈疽敷肿必用之药。卵黄微温。性专利产安胎。但多食则滞。(鼎曰。勿多食。令人腹中有声。动风气。和葱蒜食之气短。同韭子食成风痛。共鳖肉食损人。共獭肉食成遁尸。同兔肉食成泄痢。妊妇以鸡子鲤鱼同食令儿生疮。同糯米食令儿生虫。)他如卵壳研末。磨障除翳。及或敷下疳疮。盖以取其蜕脱之义。伤寒劳复用此熬令黄黑为末。热汤调服。亦以取其风性发散之意。肫内黄皮。性专清谷除热。止烦通溺。并卵中白皮。能散久咳结气。皆以取其性气上行下入之妙。然要鸡中具有温性。则能动火助风。具有寒性。则能清热利湿。具有平性。则能益阴秘阳。用鸡而在于肝。则可通肝以治疳。用鸡而在于肫于屎。则可入腑以消食。用鸡而在于抱出皮壳。则可入目以磨翳。而仍不越乎巽木风动以为之主。故能直入厥阴而不岐耳。凡血虚筋挛及阴虚火起骨蒸。服此大忌。诸鸡惟乌骨乌肉白毛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