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仙茅 |
---|---|
门类 | 中药材·《海药本草》·草部 |
中文名 | 仙茅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李珣·五代(公元907-96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仙茅·《海药本草》·李珣 |
更多 | 作者:李珣 朝代:五代 年份:公元907-960年 |
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其黄色多涎,梵云呼为阿输干陀。味甘,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藏,强筋骨,消食。久服轻身,益颜色。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叶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有小毒。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不倦。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大观》卷十一页28,《政和》页273,《纲目》页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