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牛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备要》·禽兽部 |
中文名 | 牛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汪昂(讱庵)·清(公元 1694 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牛黄·《本草备要》·汪昂 |
更多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
泻热,利痰,凉惊
甘凉。牛有病,在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经疏》云∶牛食百草,其精华凝结成黄,犹人之有内丹。故能散火、消痰、解毒,为世神物。或云牛病乃生黄者,非也)。清心解热,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心热则火自生焰,肝热则木自生风,风火相搏,胶痰上壅,遂致中风不语。东垣曰∶中脏宜之。若中腑及血脉者用之,反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按∶中风中脏者重,多滞九窍;中腑稍轻,多着四肢。若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为中经络,为又轻。初宜顺气开痰,次宜养血活血,不宜专用风药。大抵五脏皆有风,而犯肝者为多。肝属风木而主筋,肝病不能营筋,故有舌强口噤, 斜、瘫痪、不遂、不仁等症。若口开为心绝;手散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吐沫鼻衄为肺绝;发直头摇、面赤如妆、汗缀如珠者,皆不治。若只见一二症,犹有可治者),小儿百病(皆胎毒、痰热所生。儿初生时未食乳,用三五厘,合黄连、甘草末蜜调,令咂之良),发痘堕胎(善通窍)。牛有黄,必多吼唤,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迫喝即堕水,名生黄,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轻虚、气香者良(观此则非病乃生黄矣)。杀死,角中得者名角黄,心中者名心黄,肝、胆中者名肝、胆黄。成块成粒,总不及生者。但磨指甲上,黄透指甲者为真(骆驼黄极易得,能乱真)。得牡丹、菖蒲良(聪耳明目),人参为使。
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