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花倒水莲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黄花倒水莲 |
拉丁名 | Huánɡ Huā Dào Shuǐ Lián |
英文名 | |
别名 | 黄花参、鸡仔树、吊吊黄、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志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更多 | 为远志科植物黄花倒水莲的根或全株。夏、秋采收。 |
《中药大辞典》:黄花倒水莲
拼音注音
Huánɡ Huā Dào Shuǐ Lián
别名
黄花参、鸡仔树、吊吊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黄花吊水莲、观音串(《广西药植名录》),黄花大远志(江西《中草药学》)。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远志科植物黄花倒水莲的根或全株。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3米,全株有甜味。根粗壮,淡黄色,肉质。树皮灰白色。叶互生;膜质: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具短柄。总状花序顶生,下垂;花黄色,左右对称;萼片5,内面2枚大而花瓣状;花瓣3,下部合生,中央的一瓣较大,呈囊状,近顶端处有流苏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下部合生;子房上位,2室。蒴果阔肾形,扁平。种子有毛,一端平截,一端突起。花期夏季。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微温。"
②《广西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补益,强壮,祛湿,散瘀。治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疼,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舒筋活络,治黄疸,血崩,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产妇虚弱。根:祛风,去湿,止痛。"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滋补强壮,散瘀消肿。治劳损性腰腿痛,跌打损伤,急慢性肝炎。"
③《广西中草药》:"补气血,壮筋骨,治病后虚弱,产后血虚,脾虚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磨水外搽。
复方
①治急慢性肝炎:黄花大远志根三至五钱;或鲜叶二至五两,水煎服。
②治营养不良性水肿:黄花大远志、绵毛旋覆花根、何首乌、黄精、土党参,水煎服。
③治贫血:黄花大远志、土党参、鸡血藤各一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外伤出血:黄花倒水莲鲜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