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石栗子(海胡桃、黑桐油)的功效与作用_中华本草_石栗子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11-07 投稿人 : 悠悠园艺 点击 :
物种 石栗子
门类 中药材·《中华本草》
中文名 石栗子
拉丁名 Shí Lì Zi
英文名 Seed of Belgaum Walnut, Seed of Kekuioiplant, Seed of Bancouloiplant, Seed of Lumbangoilplant, Seed of Otaheite Walnut
别名 海胡桃、黑桐油、油果、检果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于树旁及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1.《广东中药》。
更多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成熟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中华本草》:石栗子

拼音注音

Shí Lì Zi

别名

海胡桃、黑桐油、油果、检果。

英文名

Seed of Belgaum Walnut, Seed of Kekuioiplant, Seed of Bancouloiplant, Seed of Lumbangoilplant, Seed of Otaheite Walnut

出处

出自1.《广东中药》。

2.《桂海虞衡志》:石栗,圆如弹子,每棵有梗抱附之,类杓柄,肉黄白甘韧,附肉有白靥。不可食,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是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于树旁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石栗 常绿乔木,高达13m。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6-12cm,顶端有2枚小腺体;叶片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cm,宽5-17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截平,稀有急尖或浅心形,全缘或3-5裂,幼时两面被褐色星状短柔毛,后变无毛或仅于背面流被星状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白色。圆锥花序顶生,雄花花萼阔卵形,长约3mm,通常2深裂,镊合状,外面密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约6mm,先端钝,基部被毛;雄蕊15-20,着生于隆起、被毛的花托上,花丝短,基部被星状短柔毛,花药卵形,向内;雌花花被与雄花无异;子房球形,长约2mm,密被星状短柔毛,2室,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或阔卵形,直径5-6cm,具纵棱,有种子l-2颗。花期4-7月,果期9-11月。

性状

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cm,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mm,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化学成分

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0.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药理作用

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甘;寒;有小毒

注意

《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功能主治

活血;润肠。主闭经;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烧灰存性。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经闭。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