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鲫鱼 |
---|---|
门类 | 中药材·《食疗本草》·卷中 |
中文名 | 鲫鱼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孟显·唐(公元618-907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鲫鱼·《食疗本草》·孟显 |
更多 | 作者:孟显 朝代:唐 年份:公元618-907年 |
(一)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和 作羹食良。〔嘉·证〕
(二)作 食之,断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热;和姜酱食之,有少冷。〔心·证〕
(三)又,夏月热痢可食之,多益。冬月则不治也。〔证〕
(四)骨∶烧为灰,敷恶疮上,三、五次瘥。〔证〕
(五)又,鲫鱼与 ,其状颇同,味则有殊。 是节化。鲫是稷米化之,其鱼肚上尚有米色。宽大者是鲫,背高肚狭小者是 ,其功不及鲫鱼。〔嘉〕
(六)谨按∶其子调中,益肝气。凡鱼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寒冬月水过后,亦不腐坏。每到五月三伏时,雨中便化为鱼。〔心·嘉·证〕
(七)食鲫鱼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虫。丹石热毒发者,取茭首和鲫鱼作羹,食一两顿即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