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又称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龙。该病各地都有分布,尤其是保护地芹菜发病重于露地,是冬春保护地芹菜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在收获后的储运、销售期仍可继续为害。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茎叶和叶柄。叶片受害,我地以小斑型为主,病斑初为油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后中心坏死,后期病斑多不超过3毫米,一般为0.5~2毫米,常数个联合,中间黄白色,边缘清晰呈黄褐色,病斑外周常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密生小黑点。在叶柄和茎上病斑呈长圆形,稍凹陷,色稍深,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枯茎烂。
二、发病规律
芹菜斑枯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皮内或随病残体越冬,并在其上可存活1~2年。借风、雨传播,农具和农事活动也可传播。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低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该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湿度为95%以上,在深冬季节,连阴天、气温波动频繁或日间燥热、夜间结露、植株生长势弱、灌水较多、通风排湿不及时等因素常可导致病害的迅速蔓延。
三、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较抗或耐病品种,如西芹3号、津芹、冬芹、津南实芹等。
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消毒,消毒时可用48℃~49℃温水浸种30分钟,均匀搅拌,然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再晾干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及时追肥,防止缺肥。勿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排湿,满足芹菜喜凉怕酷热、喜湿润怕干燥的生长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缩小昼夜温差,减少结露。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和底部茎叶,收获后清除残体,进行深翻。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
4.药剂防治。用45%的百菌清烟剂或扑海因烟剂熏棚,每亩150克分散5~6处点燃,熏蒸一夜,每10天左右1次。可喷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5%三氯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喷2~3次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