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2.zhiwuziliao.com/file/images2/f13lswgo0o5.webp)
稻瘿蚊危害稻株
成虫
生活史
在南方稻瘿蚊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但成虫盛发的峰期表现明显,以幼虫在游草、再生稻和野生稻上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3月中旬至4月下旬,以4月居多。通常年中发生情况是:第1、2代发生数量少,为害早稻轻,第3代以后数量激增,每年7~10月的3~7代为盛发期,危害中、晚稻严重。水秧比旱秧发生多。夏秋多雨高湿年份发生重。成虫夜间羽化,当晚交配,次晚产卵,有趋光性。雌虫平均寿命为36小时,雄虫为12小时。每雌平均产卵180~200粒。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少数产在叶鞘、心叶、穗部。幼虫多在天亮前孵化,初孵幼虫借助露水爬行,经叶鞘间隙或心叶侵入稻株生长点取食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近羽化时,蛹升至葱管顶端,用额刺刺穿一羽化孔,然后钻出羽化,在羽化孔口留下白色的蛹衣。
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 (1)在冬春期成虫羽化前,结合沤肥,铲除越冬寄主游草和野生稻等,减少虫源;做好糊田埂工作,消灭越冬孳生地。(2)晚稻采用旱播育秧。(3)种植抗虫品种:如植选一号,植抗一号,抗蚊一号,抗蚊二号和抗蚊青占等,都是近年来在广西推广种植的抗蚊品种。(4)瘿蚊危害的重灾区不栽植中稻。
2. 药剂防治 (1)特别注意抓好晚造秧田防治: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4公斤,或用50%嘧啶氧磷乳剂500毫升作根区施药,可防治整造秧田期免受稻瘿蚊为害。也可以掌握在成虫盛发期用25%喹硫磷乳油的1500倍液喷雾。(2)插秧前,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浸秧后再插植。(3)本田期移植后6~8天或初现“大肚”秧苗时,每亩用3%呋喃丹,或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4公斤;或10%益舒宝颗粒剂3公斤加细土30~40公斤撒施,施毒土时田内要有1寸左右的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