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被誉为水稻上的“非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省份稻瘟病已周期性流行3次,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致人们谈瘟色变。但是,生产实践证明,只要把好“三关”,走好“八步”,环环紧扣,在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中实行综合防治,是完全可以控制稻瘟病不流行成灾的。
一、“种”关
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选用抗病丰产良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常发病区尤其要注意更换历年感病品种,推广对稻瘟病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或组合,实行多质源品种布局,避免布局上的品种单一化,密切监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控制新小种的增殖,这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抗病性监测和发病调查,2004年四川省Ⅱ优系列、冈优系列、香优系列、川丰系列品种的杂交稻和糯稻、常规稻发病重,来年选择品种时须加以考虑。
2.实行化学药剂浸种。用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3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粘附的稻瘟病、恶苗病等病菌。
二、“管”关
1.加强健身栽培管理。大力推广旱育壮秧、合理密植、半旱式栽培、宽窄行条栽、平衡配套施肥、科学管水等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增强水稻抗病力。切忌偏施迟施过量氮肥。大力推广杂糯间栽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稻瘟病危害。
2.加强病草病谷管理。病草、病谷是稻瘟病菌的越冬场所,也是翌年的初次侵染源,因此必须妥善管理。收割时病草病谷与健草健谷分开堆放,不得四处散落,收割后尽早对其进行处理。病草要在春播前处理完毕(首先安排作燃料),并注意烧毁草堆下的秕粒和空壳,需继续使用的病草可移入室内或用薄膜盖严,并保持干燥,以免病菌随风雨传播。禁止用病草盖种催芽、捆扎秧把和盖房、搭棚、垫圈等,若确需用病草捆秧,应该将病草在开水中煮10分钟或在药液中浸泡12小时。垫圈的病草须待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病谷要尽早食用,带病种子必须消毒。
三、“保”关
1.保育:秧田早治。加强秧田(床)调查,发现病情及时喷药防治。若秧田(床)出现中心病团,应拔除病团内病株深埋,然后喷药。
2.保健:带药移栽。用20%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浸秧(浸泡秧苗1~3分钟,捞出用塑料薄膜盖严堆闷30分钟),或者喷秧(移栽前3天喷雾秧苗),然后带药移栽,这种方法能基本控制本田叶瘟,防效达90%以上,从而大大减少本田叶瘟的发生面积和防治次数。因此,无论重病区和轻病区,无论秧苗是否已发病,均应实行费省效宏的带药移栽法。据试验,浸整秧的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指、防效(药后30天调查)分别为3.95%、1.08%、0.27、99.57%,只浸秧叶分别为6.9%、1.79%、0.67、98.92%,只浸秧根分别为90.91%、55.77%、29.7、52.31%,而对照株发病率100%,叶发病率80.32%;前两种方式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它们与只浸秧根之间则达极显著水平。
3.保苗:挑治叶瘟。在水稻分蘖期,目测感病品种和生长过旺的不同类型田块,凡看到有急性型病斑或有中心病株的稻田,定为防治对象田。当本田出现发病中心,或病株率达3%,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立即亩用75%丰登20~30克、40%稻瘟灵(富士一号)100毫升或30%稻瘟灵150毫升对水喷雾,控制病菌蔓延,防止病害流行。
4.保穗:狠治穗瘟。穗颈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在穗期若发现感病品种上叶瘟普遍,急性型病斑增多,有阴雨天气,穗瘟可能大流行。穗颈瘟重点发生在稻瘟病常发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已发生叶瘟的田块及其相邻稻田。但前期没有发生叶瘟的田块未必不发生穗颈瘟。
穗颈瘟可防难治,在预防上注意三点:①时间。预防穗颈瘟要抓准抓紧时间在破口初期(即破口5%~10%)施第一次药,这次施药至关重要。以后视天气变化及病情发展情况在齐穗期(即抽穗80%)施第二次药。若效果欠佳,灌浆期再补施1次。②药剂。破口初期所施药剂应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亩用75%三环唑(丰登)20~30克对水均匀喷雾预防。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严禁使用硫·三环和三环·异稻等复配剂冒充单剂预防穗瘟,以确保防治效果。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药则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40%稻瘟灵(富士一号) 或30%稻瘟灵乳油。③施用。大力推广WS-16型手动喷雾器,严禁使用高射(直通)喷头施药,雾滴一定要细小,喷雾一定要周到。对水量要足,常规喷雾每亩50公斤为宜,机动喷雾每亩7.5~10公斤。
总之,水稻稻瘟病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要夺取水稻丰收,在上述八步措施中,选用良种是基础,带药移栽是关键,预防穗瘟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