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传染性疾病防治

时间 : 2023-03-10 投稿人 : 建俊 点击 :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1)腐皮病

【病原】该病由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无色杆菌三种细菌共同感染引起。

【症状】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坏死而形成溃疡,严重者颈部骨骼露出,四肢烂掉,爪脱落。鳖体缺乏维生素会加重病情。此病病程很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鳖能长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颈部感染和病情严重者,大部分在短期内死亡。

【防治方法】

①投喂鳖全价配合饲料,或在动物鲜活料中添加1%的“特型甲鱼预混料”(佳纬牌)。

②注意培养嫩绿水质,防止鳖群相互咬斗,每半个月用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调理水质。

③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浴鳖体(水温低于20℃时浸40~50分钟,高于20℃时浸30~40分钟),有预防及早期治疗的作用。

④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百炎净等药物制成药饵,药物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千克饲料拌入药1~2克做药饵,每半个月1次,每次连续喂2~3天,每天喂1次作为预防;治疗量加倍,每天1次,连续喂6天。  (2)红脖子病(大脖子病)

【病原】该病由嗜水产气单胞菌和杆状病毒引起。

【症状】病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的造成失明,舌尖、口鼻出血。经解剖可见病鳖的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皮呈土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肿大,脾肿大。其中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出血的占80%,胃肠粘膜出血的也较多见。患此病的鳖反应迟钝、不吃食、身体消瘦、运动缓慢,大多在上午上岸晒背时死亡。在南宁每年4~10月流行此病。1997年南宁市旺旺野生动物养殖场的亲鳖患红脖子病,死亡率在20%以上。

【防治方法】

①用4毫克/升的漂白粉或10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以15天为1个周期交替泼洒,病重的以10天为1个周期。

②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第一天按每千克鳖重用药0.4克,第二天后药量减半,连续6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愈。

③对病重的个体进行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同时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1.5毫升、50%的葡萄糖注射液1.5毫升,一般2~3针即可。

④用病鳖的肝、脾制成土制疫苗(制法类同于制作草鱼土制灭活疫苗),按每千克鳖重治疗时注射1~2毫升,预防剂量减半。

(3)鳃腺炎

【病原】有人认为,鳃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β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但还未见从病鳖鳃腺分离出该病毒的报道。

【症状】患鳃腺炎的鳖体外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异常肿大,但不发红,后肢窝隆起乃至全身浮肿,眼睛呈白浊状甚至失明。有人将鳃腺炎分为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种。这三种类型除都具有上述症状外,还各有特点。患有出血型鳃腺炎的病鳖底板、四肢及尾部有赤斑,并伴有口、鼻出血的症状,解剖检查可见其鳃状组织有纤毛状小突起,充血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发炎充血,肝脏充血肿大为“花肝”,肠道内充满成团的血液,同时腹腔严重积水。失血型鳃腺炎的症状为底板、四肢及尾部无赤斑,解剖可见其鳃腺的纤毛状突起,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肝脏土黄色,质脆易碎,活体解剖无血流出,肌肉和底板苍白无色。混合型鳃腺炎的症状为鳃状组织发红,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腹腔充满血水,肌肉和底板呈纸白无色。患此三种类型鳃腺炎的病鳖活动能力由出血型、混合型、失血型依次减弱,加之解剖检查其症状有前后相关的发展过程,故认为这三种类型的鳃腺炎是鳃腺炎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是鳃腺炎的早期、中期、晚期。患此病的鳖因水肿导致行动迟钝,常伸长头颈,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①用20毫克/升的大青叶溶液加40毫克/升的板蓝根水溶液煎剂,连续浸泡病鳖7天,不换水,效果较好。

②对病重的鳖,注射复方大青叶和板蓝根注射液,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毫升,每天2针,然后将其浸入60毫克/升的大青叶、板蓝根混合液中,一般5天可基本痊愈。

③每千克饲料添加盐酸吗啉脒胍15克、鳖健康2.5克、环丙沙星2克、庆大霉素80万国际单位、保肝灵片10克,口服7~10天,疗效甚好。

④对重病者肌肉注射穿心莲注射液,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毫升,每天1针,连续注射2~3天。

(4)红底板病

【病原】该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和球形病毒引起。

【症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块,严重者溃烂,露出甲板,背甲、腹甲出现糜烂状的增生物,溃烂出血。病鳖口、鼻发炎充血。解剖病鳖,可发现舌呈红色,咽部红肿,肝呈黑紫色,肝脏、肾脏严重病变,肠充血、无食物。病鳖停食,反应迟钝,木然不动地躺在池塘斜坡、晒背台或饵料台上,极易捕捉,2~3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

①避免受伤。在水泥池底铺放10~15厘米厚的细沙,堤(坡)岸尽量铺设光滑,以减少鳖腹甲摩擦损伤;捕捉和运输要精心操作,不让鳖腹部互相挤压摩擦。

②放养前必须对养殖池和鳖体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

③对轻度感染者用30~40毫克/升的土霉素溶液浸浴30分钟。或用3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浴鳖体,20℃以下时浸浴40~50分钟,20℃以上时浸浴30~40分钟。

④病重者,按每千克鳖重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痊愈。

(5)疖疮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发病初期,病鳖的颈部、背腹裙边、四肢基部长有1个至数个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以后疖疮逐渐增大,向外突出,用手挤压可挤出易碎、伴有腥臭味的黄色颗粒或浓汁状内容物。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疖疮溃烂,炎症扩展,部分病鳖甚至露出颈部肌肉和四肢骨骼,背甲溃烂成洞穴,但一般未到如此严重时病鳖大多已经死亡。解剖可见皮下、口腔、喉头有黑色粘液,肺、肾、肠道充血,体腔多粘液。感染此病后,鳖食欲减退或不进食、身体消瘦、活动减少或静伏在饵料台上,最后头不能缩回,眼不能睁开,衰竭而死。患过此病未死的鳖也因此会降低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①该病病原是条件性致病菌,当环境良好时,鳖仅为带菌者,而当条件恶化时,病原才大量繁殖,导致流行。因此,改善水质条件可起到预防作用。

②病鳖隔离,挤出病灶内容物,用1‰~2‰利凡诺溶液浸洗15分钟;或选用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中的一种配成25毫克/升的溶液浸洗30分钟,一般都可治愈。

③用1%呋喃西林溶液浸洗15~30分钟,病灶处再涂以红霉素软膏,疗效较好。

④采用内服外消的综合疗法。按每千克鳖重投喂盐酸甲烯土霉素胶囊10万国际单位或四环素0.2克,同时放浅池水至25~30厘米深,用40毫克/升的土霉素溶液药浴,连续2~3天,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者可痊愈,治愈率达70%。

(8)鳖甲溃疡和穿孔病

【病原】根据笔者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有勒氏假单胞菌、产碱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

【症状】三种病原均为富营养水体生长旺盛的常驻细菌,都是条件性致病菌。当鳖受伤的创口较大和较深时,首先是勒氏假单胞菌侵入,迅速把鳖甲组织分解,接着产碱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相继侵入,把腐败组织进一步分解,使炎症向周围和深层扩展,在三种病原的协同作用下,造成鳖甲溃疡和穿孔。其主要症状是腹甲、背甲和裙边出现溃疡、疮疤或孔穴,严重者患部流血,病原进入血液后造成全身性败血而死亡。

相关文章

  • 夏秋茬小油菜病虫害防治
    夏秋茬小油菜病虫害防治

    1.虫害防治 防治蚜虫,可用25%爱卡士10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喷雾,或亩用灭蚜烟剂250克熏治,还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可喷用2.5%菜喜1000—1500倍液或菜虫一扫光1000—1500倍液。2.病害防治对霜霉病,可采取生物防治法,即用尖辣椒、生姜、大蒜各250...

    448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农药选用的五大误区
    农药选用的五大误区

    1、只认商品名的名声大小,不了解通用名及其性能特点。由于我国的农药仍处在仿制阶段,大多数药剂都属过专利期产品,加之国外农药的开发也越来越困难,新品种出现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农药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以后,因抗药性程度不断提高,药效下降,人们急切盼望新的农药出现,尤其片面追求名声奇特的品种。为此,一些企业出...

    2551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与病因
  • 果桑的病虫害防治
    果桑的病虫害防治

    桑树的病害种类很多,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类菌质体、病毒、线虫等。在150种桑树病害中能为害成灾的有30种左右。其中,全株性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环斑病、桑丝叶病等;枝干病害有桑干枯病、桑枝枯病、桑腐皮病、桑芽枯病、桑膏药病、桑枝菌核病等;桑叶病害有桑疫病、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里白粉病、桑表...

    335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知识
  • 龙眼鬼帚病防治
    龙眼鬼帚病防治

    龙眼鬼帚病又名丛枝病,是为害龙眼最严重的病害,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发病枝梢的花穗不能结实。造成枝梢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及产量。[症状]病梢上的幼叶狭小、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严重的卷曲成线状。长成叶片呈波浪状。叶面凹凸不平,叶缘向叶背卷曲,叶脉黄绿色,呈明脉现象,脉间(叶...

    652 种植常识 果树种植科普
  • 施用农药六技法
    施用农药六技法

    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使用农药防治时,应选择对口农药,在适宜施药时期,采用正确施药方法,施用经济有效的农药剂量,不能随意加大施药剂量和改变施药方法。静电喷雾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药液滴落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可以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80%。不...

    1625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棚室韭菜防倒伏措施
    棚室韭菜防倒伏措施

    棚室培养的韭菜多在夏季和秋季出现倒状,尤其以秋季倒伏最为严重。韭菜倒伏多为生长过旺,造成假茎细长瘦弱,或叶片肥大、头重脚轻所致。倒伏的韭菜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造成下部叶子黄化、腐烂,以致滋生病害。秋季倒伏的韭菜,如果扣棚,就不要割掉韭菜叶子,防止割叶造成韭菜体内积累的养分减少,影响扣棚后的产量。秋...

    596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名字
  • 胡萝卜的三大病害的防治
    胡萝卜的三大病害的防治

    胡萝卜(carrot),别名红萝卜、丁香萝卜、葫芦菔金,又被称为胡芦菔、红菜头、黄萝卜等,是伞形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呈肉质的根作为蔬菜来食用。胡萝卜最常见的三大病害:胡萝卜黑斑病,胡萝卜斑点病,胡萝卜软腐病。这三大病害严重影响了胡萝卜的生产效益,那么胡萝卜的三大病害有什么症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病的...

    857 胡萝卜 种植常识 病害 粉剂 黑斑病
  • 如何防治玉米叶鞘紫班病
    如何防治玉米叶鞘紫班病

    玉米叶鞘紫班病症状 玉米灌浆中后期,中上部叶鞘或苞叶上产生绿豆大小的黑褐色斑块,有的稍带紫色,后在叶鞘及苞被上产生不规则或近圆形紫斑。病原 Ascochyta zeae Stout称玉米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病叶或茎组织内,壁膜质,基部分化程度较浅,具孔口;分生孢子双细胞,无色或...

    2298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防治
  • 葡萄霜霉病及其防治
    葡萄霜霉病及其防治

    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叶片,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削弱树势,致使葡萄果穗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成熟,使之当年减产,同时枝条成熟不良,易受冻害,影响下年产量。应引起足够重视。一、病害症状葡萄霜霉病病菌可以侵染枝蔓、果穗、叶片等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危害叶片最重。1、叶片。发病初...

    806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英文
  • 麦蚜发生及防治技术
    麦蚜发生及防治技术

    麦蚜俗称小麦腻虫,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黍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害,并排泄密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麦蚜每年可发生1...

    571 农药使用教学 病虫害原因
  • 大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二)
    大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二)

    大蒜虫害主要为根部虫害,根部害虫为害猖獗,是大蒜普遍发生且危害最为严重的虫害。为害根部的害虫多达12种,其中有4种危害最为严重,它们是葱种蝇、韭菜迟眼蕈蚊、灰钟蝇、小萝卜种蝇。蝇类和韭菜迟眼蕈蚊均是以幼虫在地表1~4厘米上层取食大蒜幼嫩鳞茎汁液或幼虫钻入蒜瓣内吸食危害,形成黄褐色孔洞,进一步引起蒜瓣...

    800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茶园冬季如何清园?
    茶园冬季如何清园?

    冬季茶叶上的害虫多集中隐藏在茶树丛中越冬,但冬季应及时全面施药,清园消毒。一般采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全园喷洒,既可杀虫又可防病。如仍有害虫活动,可选用4000倍液的氯氰菊酯,1500倍液的敌敌畏喷洒。喷药时,要从下到上,从茶丛内外、叶背、叶面都要喷均匀。茶园里枯枝落叶易存病菌、虫卵等,应捡出烧毁...

    2373 农药使用指南 种植病虫害原因
  • 大棚蔬菜常发病害防治方法
    大棚蔬菜常发病害防治方法

    大棚蔬菜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其为害方式是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褪绿,出现白色小点,然后叶片干枯。一般先为害下部叶片,继而自下而上蔓延。 形态特征 ①朱砂叶螨。成螨雌体长0.48~0.55毫米,宽0.32毫米,椭圆形,体色常随寄主而异,多为锈红色至深红色,...

    1935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夏季苦瓜常见病害的防治
    夏季苦瓜常见病害的防治

    苦瓜常发病有线虫病、枯萎病(嫁接苗一般不发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为瓜实蝇、蚜虫。白粉病:在开花结瓜期间发病,在叶片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使叶片失绿黄化,造成植株早衰。防治方法:当叶片上有白色粉状物出现时,应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氰菌唑水溶液、粉锈宁水溶液、翠贝、或硫悬浮剂水溶液进行防治...

    1165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指南
  • 玉米缺微肥巧诊断及补救措施
    玉米缺微肥巧诊断及补救措施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缺乏微量元素会表现出各种相应症状,识别玉米缺素症及科学施用微肥进行补救,是玉米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1)缺锌苗期幼叶失绿呈淡黄色以至产生白苗,中部叶片有明显绿色条纹,基部老叶呈灰褐色。此时可亩施硫酸锌1.5千克或用0.2%—0.3%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3次,每次间隔...

    2934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