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黑松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时间 : 2023-07-03 投稿人 : 鸣平 点击 :

编者按:黑松在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省普遍栽植。近年来,黑松林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枝枯黄乃至全株枯死现象,严重影响城市景观。为此,笔者对所在地区黑松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调查表明:目前黑松常见病虫害有14种,其中病害5种虫害9种,山东省内新纪录黑松虫害1种。

黑松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 植物病虫害

黑松,松科常绿乔木,别名白芽松,在我国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普遍种植。近年来,黑松林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枯死现象,为此,我们对青岛地区种植的黑松进行了现场考察、测试和化验,结合有关资料进行了鉴定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技术。

1 调查方法

对青岛浮山森林公园、嘉定山公园及海滨沿线的7处黑松纯林进行调查,每片林采取先全林相为面踏查,然后随机选取标准树l0株,标准树间距5株。每株标准树抽查10个样枝,对每个样枝调查病虫品种及虫口密度。调查发现目前青岛地区黑松病虫害14种,其中虫害9种,隶属7目9科;病害5种隶属5目5科。

2 调查结果

2.1黑松虫害

2.1.1松毛虫

形态特征: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雌成虫体长28mm左右,翅展70mm左右,雄蛾比雌蛾略小。体褐色、灰色两种。翅面上有数条深褐色波状横纹,亚外缘线由7-9个黑点组成3字形纹。后翅为棕色或灰褐色。卵椭圆形绿色。老熟幼虫体长65mm左右,体灰黑色,体侧具有长毛,花纹明显。胸部有两条明显的深蓝色毒毛丛带。各节有肉瘤2个,上面长有黑蓝色毛束。蛹棕褐色,末端稍弯曲。茧丝质,灰白或淡褐色,附有黑色毒毛。

生活史:一年1代,以3-4龄幼虫在树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为害。5月中旬至7月上旬结茧化蛹。6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和产卵期,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共8龄。初孵幼虫群居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全针叶,严重时将针叶蚕食一光。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10月中旬随着气温下降陆续下树越冬。

2.1.2松梢螟

形态特征:松梢螟隶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10-16mm,翅展约24mm;前翅灰褐色,翅面上有白色横纹4条,有明显大白斑一个,后缘近横线内有黄斑。卵近圆形,长约0.8mm,黄白色,近孵化时暗赤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5mm,暗赤色,各体节上有成对明显的黑褐色毛瘤,其上各白毛一根。蛹长约13mm,黄褐色,腹末有波状钝齿,其上生有钩状臀棘3对。

生活史:一年2代,5、7、9月为3个危害高峰期。3月下旬开始为害,5月中旬开始化蛹,卵散产于松梢针基部,6月中旬幼虫孵化,蛀入新梢髓部后先往顶端后再往下蛀食,被害梢枯黄弯垂。老熟幼虫在虫道内化蛹。8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9月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以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内越冬,

2.1.2日本松干蚧

被害树一般树势衰弱,生长不良,针叶枯黄,芽梢枯萎,以后树皮增厚、硬化,卷曲翘裂。易发生软化垂枝和树干弯曲,并常引起次期病虫害的发生。

形态特征:日本松干蚧隶属同翅目珠蚧科,雌成虫体长2.5-3.3mm,体璧柔韧,体节不明显。触角9节,基部2节粗大,其余各节为念珠状。雄成虫体长1.3-1.5mm,翅展3.5-3.9mm。头、胸部黑褐色,腹部淡褐色。触角10节丝状,足细长。前翅发达,膜质半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腹部末端有1个钩状交尾器,向腹面弯曲。卵囊白色,椭圆形。1龄若虫,橙黄色。虫体背面两侧有成对的白色蜡条,腹面有触角和足等附肢。2龄无肢若虫,触角和足全部消失,雌雄分化显着。3龄雄若虫外形与雌成虫相似,但腹部狭窄,无背疤,腹末无"八"形臀裂。

生活史: 1年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越冬代1龄寄生若虫长成2龄无肢若虫的时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下旬至10月中旬。雌雄异型。雌成虫交尾后,潜入翘裂皮下、粗老皮缝、轮枝桠下及球果鳞片等隐蔽处分泌蜡丝,逐渐包被虫体形成卵囊。若虫潜入3-4年生枝干的树皮缝隙、翘裂皮下和叶腋等处固定寄生,致枝干弯曲下垂。

2.1.3松粉蚧

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0.88-1.06mm,翅展1.5-1.66mm,粉红色,第七腹节两侧各具1条0.7mm长的白色蜡丝。雌成虫体长1.52-1.90mm,浅红色,梨形。触角7节。全身背腹两面除散布稀疏的短刚毛。卵长椭圆形浅红色至红褐色。若虫椭圆形浅黄色至粉红色,足3对,高龄若虫营固定生活,虫体包覆蜡质。雄蛹粉红色,触角可活动,足3对,蛹体覆盖灰白色蜡丝。

生活史:一年3代,世代重叠,以初龄若虫在上一代雌虫的蜡包内越冬,或以中龄若虫在针叶基部及叶鞘内越冬。一年有2个扩散高峰:分别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出现。该蚧虫可借助于寄主苗木、无性系穗条、嫩枝及新鲜球果作远距离传播。

2.1.4松针牡蛎蚧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为3毫米左右,牡蛎形,红色或紫色,边缘浅褐色。头端尖,后端宽,弯曲,背隆起。壳点2个,位于前端,第一壳点黄色,第二壳点红色。雌成虫虫体长1.5mm,纺锤形,浅黄色,臀前腹节侧面突起极明显。雄介壳长1.5mm,壳点1个,位于前端。雄成虫橙色,有翅1对。若虫椭圆形,浅黄色,触角及足发达。卵白色。

生活史:一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虫在枝叶上越冬;世代重叠;翌春3月产卵,第一代若虫5月孵化,第一代成虫7月发生;第二代若虫8月孵化,第二代成虫10月发生。在枝叶荫蔽部位比较集中,危害严重。

2.1.5日本鞘瘿蚊

形态特征:日本鞘瘿蚊隶属双翅目瘿蚊科。体长1.6-2.0mm,体桔黄色,头部大多黄褐色,复眼黑色;触角14节,黑色,柄节和梗节浅黄色;雄蚊触角鞭节各结上有一轮长刚毛;足灰黄色,跗爪简单,较爪间突短;腹部桔红色。末龄幼虫体黄色,扁圆筒形,两端略细,前胸腹面具“丫”形黑色胸骨片,体长2.5-3.7mm。该虫在福建、广东等地有报道危害马尾松。目前山东省内尚无该虫分布记录,是省内新记录种。

生活史: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表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成虫4月初羽化,幼虫孵出后在孵化处停留3-5天,爬至松针基部的表皮上取食,幼虫取食危害刺激该处组织增生,逐渐膨大,于当年7月形成虫瘿,每个虫瘿一般只有7-12头幼虫,亦有1头幼虫。12月中下旬幼虫老熟, 至翌年3月上中旬随枯死松针落到土表化蛹。该虫危害部位较为隐蔽,给药剂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2.1.6 其他害虫 黑松上发生害虫还有松大蚜、松叶螨、松墨天牛等。

2.1病害

2.2.1松针褐斑病

该病病原为松针座腔菌,感病针叶最初产生圆形或近似圆形褪色小斑点,后变为褐色,直径1.5-2.5mm。也可造成褐色段斑,发病严重形成绿、黄、褐色相间的斑纹。感病针叶,翌年枯死脱落。

病菌以子实体或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冲溅飘扬传播。寄主自3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有发病,但以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展迅速,9-10月增长也较快。7月中旬至8月中旬气温偏高病状发展缓慢。

2.2.2松落叶病

该病病原为散斑壳属真菌,通常危害2年生针叶,初期针叶出现很小的黄色斑点或段斑,黄色段斑上还有褐色斑纹,晚秋全叶发黄脱落。常于翌年春,病落针上先出现纤细的黑色横线,形成若干段,横线间产生约0.2-0.3mm椭圆形黑色小点的分生孢子器;逐渐形成黑色长圆形突起的颗粒,长径约1-1.5 mm,具油漆光泽,中央有条纵裂缝,为病菌的子囊盘,偶有尚未脱落的针叶只有先端一段感病或落叶上在当年也可产生子囊盘和成熟的子囊孢子。隶属子囊菌亚门斑痣盘菌科。

落针叶上越冬病菌,翌年3-4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4-5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幼林发病率高,易成灾,20年生以上较少发病。一般郁闭度大的林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善,常发病严重。

2.2.3松赤枯病

该病病原为枯斑盘多毛孢,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有受害,受害叶初为褐色或淡黄色棕色段斑,也有少数呈浅绿到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稍凹陷或不凹陷的病斑,边缘褐色。

发病规律:一般平均温度高于19℃始发生。6-9月为大发生期,7月出现高峰期,后随气温下降,发病率逐渐减少。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能进行多次侵染。

2.2.4枝腐病

该病病原为铁锈薄盘菌,主要发生在2-10年生枝干皮部。松针变黄绿色至灰绿色,并逐渐变褐色至红褐色。此时可以明显看到病枝干由于失水而收缩起皱的病状,或侧枝向下垂曲进而显示枯枝病状。主干发病时,树皮逐渐干缩下陷,流脂加剧。干燥后干缩变黑,其边缘由两侧或三个方向向中心卷曲。

该病发生在幼树2年生以上枝干上,头年侵染的枝皮中有菌丝增殖并越冬。翌年春出现松针枯萎病状,3-4月上中旬由皮下生出子囊盘。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熟,并释放孢子。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集中放散孢子期。孢子借风力传播,在水湿条件下萌发后,由伤口侵入皮中,越冬后显病状。

2.2.5松材线虫病

该病病原为松材线虫,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在外部症状未出现时,首先是伤口处流脂减少。继之针叶失去光泽成灰绿色,后逐渐发黄成黄褐色。最后全株死亡,针叶呈红褐色。黑松感病后一般是全株死亡。该病主要借助松墨天牛进行传播危害。早春,松材线虫的3龄幼虫向松墨天牛的蛹室聚集,天牛成虫飞出时携带大量线虫。线虫幼虫从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进入黑松,开始繁殖危害。

3 黑松病虫害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大面积的黑松纯林都有以上病虫单独或多种病虫同时或交替发生,它们在春季开始先后迅速大量繁殖后,侵害枝叶和新梢,致使针叶基部出现流脂、肿胀、纵裂、变褐、坏死,导致针叶发黄、早落,致使新梢和新叶瘦弱、短小并死亡。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和有机营养的产生,还严重破坏了针叶基部输导组织,阻碍了光合作用产物向下传递和水分养料的向上传送,导致黑松根系或枝叶和新梢首先死亡,严重后可使黑松整株死亡。据已有资料可知一些害虫如松针牡蛎蚧、日本松杆蚧、松毛虫等大发生,能引起黑松大面积死亡。

4黑松病虫害防治对策

4.1虫害防治

4.1.1灯光诱杀 利用松毛虫、松墨天牛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4.1.2根部施药 对于危害隐蔽的松梢螟、松墨天牛、日本鞘瘿蚊,早春在黑松根部埋施呋喃丹或地害平,植株吸收后传到到枝干和针叶,害虫取食死亡,同时可以防治松大蚜、松叶螨、介壳虫等其他害虫。

4.1.3喷雾施药 喷雾防治要掌握在幼虫期进行施药。防治松毛虫和松梢螟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敌敌畏1份+灭幼脲III号1份稀释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松大蚜可以使用10%的吡虫啉、10%氧化乐果、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松叶螨可以使用25%三唑锡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特效配方:尼索朗1份+阿维菌素1份,或氧化乐果1份+阿维菌素1份,防治效果具佳。防治松粉蚧等介壳虫可以使用狂杀蚧1000-1500倍液,或速蚧克1000-1500倍液。

4.2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4.2.1清洁园地减少病源 结合修剪,及时疏密和修枝,剪除病虫枝条,清除林下灌草,清除病死树,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4.2.2增强树势 黑松休眠期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长期施用1-2次稀薄液肥有利于树势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4.2.3早期预防 在病害发生区域,秋冬季节和早春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进入病害发生季节,及时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

4.2.4发病期治疗 在病害高发季节,注意做好检查工作,一旦病害发生,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如退菌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喷克、阿米西达等。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可以轮换交替使用以上药剂。对于松材线虫病,做好天牛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感染线虫的树木,及时清楚并对土壤消毒。

相关文章

  • 西葫芦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西葫芦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青瓜网青瓜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西葫芦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下面就和青瓜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害症状 西葫芦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患病,主要损害叶片,叶柄和茎损害次之,果实较少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发作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步扩...

    1163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丝瓜霜霉病的防治
    丝瓜霜霉病的防治

    症状:丝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的褐绿黄色斑,逐渐扩展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整叶枯死。近期不少菜区丝瓜生产受霜霉病危害严重,造成病斑累累,瓜叶干枯,植株早衰,瓜条弯曲、瘦小、老化,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防治方法:防治丝瓜霜霉病要选用...

    1663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技术
  • 黄瓜枯萎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枯萎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1)症状和流行规律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黄瓜从幼苗到成株都可发病,以开花到结果期发病较重,田间发病率10%-30%,温室、大棚黄瓜受害更重,常造成全株枯死,大幅减产。典型症状是茎叶萎蔫,植株茎蔓基部维管束变褐坏死,水分不能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引起叶片从下而上逐渐萎蔫,中...

    2427 农药使用指南 种植病虫害原因
  • 桂花叶枯病防治
    桂花叶枯病防治

    桂花叶枯病为桂花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桂花叶片,症状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病原病原菌为Phyllostictaosman...

    215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 蝴蝶兰病毒病 发生与防治(三)
    蝴蝶兰病毒病 发生与防治(三)

    2.齿舌兰轮斑病毒 (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简称ORSV)(1)病征:根据报告,可以被ORSV 感染的兰花种类有 20 个属以上,不同兰属或种所产生的病征有差异。ORSV 最早被发现时所纪录的病征是轮斑,另外嵌纹、斑纹、黄化条纹、花色条斑,甚至坏疽形斑块等病征均有...

    253 种植科普 种植方法
  • 半边莲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半边莲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葡萄孢菌、腐霉菌。虫害:蚜虫、潜叶蝇、蓟马、白粉虱、蛾蝶类害虫、蛞蝓等。常见问题及主要病虫害:1、常见问题:植株倒伏。原因:受葡萄胞菌属(Botrytis)侵染引起的茎腐病;受枯苗菌属(Pythium)侵染引起的立枯病。解决方法:不要让植株生长在长期潮湿的基质里;避免茎秆在...

    2339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省板栗生产发展较快,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已成为我省鄂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栽培中有一定的面积,并由过去的分散、粗放、效益低、质量差改变为现在的集约化、高产优质的栽培,然而病虫为害呈上升趋势。板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也上升为一个主要问题。据调查,1995~19...

    1892 病虫害防治 农药
  • 萝卜补硼防空心
    萝卜补硼防空心

    萝卜空心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品质,许多菜农找不出萝卜空心的原因,其实萝卜空心是因为土壤缺硼造成的。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施硼肥防萝卜空心: 作基肥 播种时亩用17%的硼酸300克或11%的硼砂500克,拌入5~10公斤的干细土中,充分拌匀后再过筛,然后作基肥施入种沟或种穴中。也可将萝卜籽混入拌有硼肥的干细土...

    1652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如何消除台风对柑橘生产的不利影响
    如何消除台风对柑橘生产的不利影响

    台风对橘树的危害包括叶片、枝条折断;主枝、主干折裂,树体倒伏;台风伴随的暴雨使橘园遭受水害,引起落果、大小枝梢枯死;橘园水土流失导致根系生理机能下降,甚至植株窒息,根系死亡腐烂等。另外,台风还可能诱发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等。减少台风危害的基本措施有:① 营造橘园防护林。通过营造网格化的防风林(网)...

    1467 农药使用指南 种植病虫害原因
  • 华灰莉上出现黏稠物怎么办
    华灰莉上出现黏稠物怎么办

    “非洲茉莉”的真实名称应该是华灰莉,为马钱科、灰莉属的木本观叶植物,原产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港、台湾等地,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分布。其枝叶上出现像油滴一样黏稠的物质,用舌头舔之有甜味,乃为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分泌的“蜜露”,是这三类昆虫从肛门中...

    2865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名字
  • 种枸杞白粉病的防治
    种枸杞白粉病的防治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叶面覆满白色霉斑(初期)和粉斑(稍后)。此白色霉斑与粉斑,既是本病的病状,又是本病的病征(病菌分孢梗与分生孢子)。严重时枸杞植株外现呈一片白色,相当触目。病株光合作用受阻,终致叶片逐渐变黄,易脱落。【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粉孢属[Oidiumsp.]。在寒冷地区...

    2382 枸杞 农作物种植 孢子 病菌 硫磺 代森锰
  • 丝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丝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主要症状嫩叶表面呈深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并间杂有黄绿色小斑点,叶脉扭曲致使叶片畸形,后期病叶硬而脆,呈黄绿相间花叶。病瓜扭曲畸形,瓜面有褪绿斑块,瓜肉有硬块,无食用价值。发病原因病毒在菜田多种寄主上越冬,借蚜虫及田间操作摩擦传毒,种子带毒也会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消灭蚜虫。(...

    1850 种植指南 蔬菜种植科普
  • 怎样防叶螨危害花生
    怎样防叶螨危害花生

    叶螨是危害花生的主要害虫,常群集在花生叶片的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为灰白色,后逐渐变黄,受害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在叶螨发生高峰期,由于成螨吐丝结网,在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可见花生叶片表面有一层白色丝网,且大片的花生叶被连结在一起,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阻碍花生正常生长,使荚果干瘪,造成严重减产。当在花...

    947 农药名字 病虫害原因
  • 引起除草剂 施用药效差的几个原因
    引起除草剂 施用药效差的几个原因

    除草剂药效高低常受多种因素左右,而且和杀虫剂相比,施用技术尤为复杂,现综合多方面简述如下:1、气温和湿度关系 除草剂在气温高湿度大时施用,杂草极易吸收,杀草效果显著,也并非气湿越高越好,当气温到了极限时所喷出的雾状药液迅速被蒸发掉,尤其对那些易挥发和见光易分解的除草剂反而失得其反;湿度大大(清晨有露...

    1111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说明
  • 配置农药的禁忌
    配置农药的禁忌

    用井水配药 井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较多,它们与药液易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降低药效。污水配药 污水含杂质多,配药会堵塞喷头,还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风雨天和高温下施药 刮风喷药会使农药飘散;雨天施药,药液被雨水冲刷降低了药效;高温下施药,易发生药害和中毒。滥用农药 应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药剂...

    1317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说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