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疮痂病此病是当前除晚疫病以外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的病害,该病发生的时候,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与粉痂病。
发病条件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在25~30度,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值在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多施腐熟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3、选择保水性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4、粉痂病该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
发病症状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黄晕,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毫米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发病条件该病在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度,土壤pH值在4.7~5.4,适于病菌的发育。本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及初侵染病菌的数量,田间再侵染即使发生也不重要。
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必要时可选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再用塑料布盖严焖2小时,晾干播种。2、增施腐熟有机肥或生物肥,多施草木灰,改变土壤pH值。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5、病毒病
(一)发病原因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是因为种植了带毒种薯,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会加重病情。
(二)症状表现发病后,植株畸形、矮小,产量降低,由于病毒病为害,可引起马铃薯种薯性能退化。马铃薯受浸染后,主要表现为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1.皱缩花叶病。叶片上深绿和浅绿相间,叶片缩小,叶尖向下弯曲,皱缩,全株矮化。2.卷叶病。叶片的叶缘向上卷曲,严重时呈圆筒状,病叶比健康叶稍小,叶色较淡,有时叶背呈红色或紫红色。但是在胶县一带主要是小叶病毒病。
(三)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及时拔除病株,减轻发病。2、治蚜防病。马铃薯出苗后,立即喷药,防止蚜虫传毒。3、药剂防治。用1.5%的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喷施,隔7天喷一次,连喷3~4次,防病效果较好。(下)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