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腐败枯萎病主要侵害莲藕地下茎部。
【症状特点】
病株外观表现为叶片叶柄变褐干枯,终致全株枯萎,严重的如火烧状。挖检病株地下茎部,则可见藕鞭、藕节、须根变黑腐烂,有的藕节生蛛丝状菌丝体和粉红色粘质物,此即为本病病征之一,(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团)。有的病藕表面出现水渍状斑,外呈如沸水烫状,病征不明显。
【病原及发病特点】
本病可由多种病原真菌侵染引起,不同地区病原有所不同。在湖北产区,主要为尖绿孢菌莲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Schl.f.sp.nelumbicola(Nis & Wat.)Booth.〕,其次还有串珠镰孢菌〔F.moniliforme Sch-eld.〕、腐皮镰饱菌〔F.solani(Mart.)Appet Wollenw〕、半裸镰孢菌〔F.semitactumBerk.et Rav.〕和接骨木镰孢菌〔F.sambucinum Fuck.〕。在国内其他产区,也有认为球茎状镰孢菌莲变种〔F.bulbi-genum var.nelumbicolum Nisikado etWatanabe〕可引起本病。上海产区则认为病藕表面水渍状斑乃由一种腐霉菌〔Pythium sp.,归鞭毛菌亚门〕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带病的种藕和病土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带菌种藕,长出的幼苗就成为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又成为田间病害再次侵染源,其产生的病菌进行多次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深根性品种比浅根性品种发病轻,如“柴藕”、“毛节”比“渔家”、“孢子”发病轻。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的天气有利于发病。藕田酸性大,土壤通透性差,污水入田,或水温过高(>35℃),或食根金花虫危害猖獗,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或偏施过施氮肥等,皆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采用抗病良种。
(2)重病田宜实行2~3年轮作。
(3)精选种藕,剔除可疑种藕,并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1∶1)800倍液,或65%防霉宝可湿粉8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1000倍液,或TY乳油1 000倍液,喷雾加闷种,覆盖薄膜密封24小时,或浸种藕4~6小时,晾干后栽植。
(4)藕田深耕细耙,每公顷施石灰3000~3 750千克。
(5)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配方施肥,适时适量追肥;按莲藕不同生育阶段需要管好水层,适时换水,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6)发现初发病株及时挖除并妥善处理,并用45%特克多悬浮剂,或25%敌力脱乳油,或65%多果定可湿粉,或10%双效灵水剂,或50%多菌灵+75%百菌清(1∶1),或TY乳油,或高锰酸钾(22.5~30千克/公顷)加适量细沙土配成毒土(或药剂加适量水让细土吸附后)撒入浅水层中,地上部则用上述任一药液1000倍液喷施叶片、叶柄。由腐霉菌侵染的地区或田块,可改用25%甲霜灵,或50%甲霜铜,或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按同法分别处理。2~3次,隔7~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撒匀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