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杨树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

时间 : 2023-05-18 投稿人 : 赋乐凯园艺 点击 :

摘要:本文针对茎点菌溃疡病、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黑斑病等四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作一综述,并针这几种病害的预防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望对日益发达的杨树生产有所参考。

杨树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 | 植物病虫害

关键词:杨树;病害;发生规律;防治

近年来,随着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淮北市杨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大。由于树种单一化,管理粗放化,使得杨树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杨树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仅2003-2005年期间,每年有20-30%的杨树发生病害,面积达8-10万亩,导致枯枝、枯梢发生,有的甚至整株枯死。因此,对杨树病害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杨树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冬季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5年生幼树也可感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坏死。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约在5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抑、孢子角,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枯死。

病原菌:该病病原菌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菌属为拟茎点菌(Phomopsis macrosporaKobay&Chiba)。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有2种形状,纺锤形孢子、线形孢子,均为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单枝,较短。该菌在13-32℃温度范围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

发病规律: 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初,病斑纵横逐渐扩大成梭形。5月下旬或6月初,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可溢出淡黄色的丝状分生孢子角,遇雨水易溶,被昆虫和雨水溅射而随风吹散传播。7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感病树皮失水干缩全部脱落。8月停止发病。

防治方法:

(1)在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前,对发病部位用利刀刮除,喷涂化学农药,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喷1-2次。

(2)选用优质苗造林,保持苗木的含水量,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增强生长势,是防治和减轻该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2 杨树球二孢溃疡病

病害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幼树20-30cm的主干和分枝上。发病初期,感病部位出现变色病斑,逐渐扩大,树皮色泽加深呈黑褐色。病、健组织色泽有明显差异,树皮微下陷,产生梭形的溃疡病斑,树皮坏死,开裂。小枝感病后,很快被围绕一周,不产生溃疡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或整株枯死。感病后期,病组织变淡黄色,发病部位密生淡黄色圆形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开裂,溢出炭黑色、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堆。发病初期往往与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很容易混淆。

病原菌:该病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球色单隔孢属杨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populeaZ.K. zhong)。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扁球形、椭圆形、不规则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产生分生孢子的类型为环痕型,其分生孢子初无色,后呈浅褐色,单胞或双胞,横隔处无缢缩,圆形和长椭圆形。分生孢子梗短、直立,不分枝。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28℃,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最适温度为25℃。

发病规律: 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初,病斑逐渐扩展,树皮色泽变浅呈淡黄色,产生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器。6月下旬后,分生孢子器全部开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遇雨水易溶,被昆虫和雨水溅射随风吹散传播。

防治方法:

(1)喷50%多菌灵、40%福美砷、70%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1-2次。

(2)通过营林措施,保持苗木水势平衡,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树木抗病性。

3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

病害症状:常发生在移栽的大苗和弱树上。初期在树干形成椭圆形、光滑的小瘤,直径约lcm ,逐渐增大,形成明显肿瘤,表面粗糙,纵向开裂,颜色由浅绿色,变成灰绿色。后期,肿瘤可环绕树干一周,形成一个梭形瘤或长圆柱形瘤。夏季从肿瘤开裂处流出棕色粘液,有臭味。粘液可沿树干流出到地面。病害严重时,可引致树皮全部腐烂,破坏疏导组织致使全株枯死。

病原菌:该病病原菌属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XanthomomaspopuliSubsp populi)。发病规律: 4月开始发病, -年有两次发病高潮, 5-6月为发病盛期, 7-8月发病缓慢, 9月再次盛发。病原菌在树皮内越冬,由雨水、昆虫等传播,经皮孔、伤口侵入危害,潜育期1-2个月。

防治方法:

(1)强化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或栽植抗性强树种,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杨树品系。及时伐除病木,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

(3)早春用0. 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 1: 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发病初期,可刮去溃疡斑,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 杨黑斑病

病害症状:发病部位以叶片为主,叶柄、嫩梢、果穗发病较轻。发病初期,多在叶面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针刺状红色小斑,两天后小斑凹陷,显着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mm,黑褐色或褐色,常长一个突起发亮的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连片时成多角形斑或大圆斑,严重时叶片变黑、枯死。在叶柄及嫩茎上的病斑,呈梭形、黑褐色,中央稍凹陷。此病害的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病原菌:该病病原属半知菌类,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盘二孢属(Marssonina brunnea)。

发病规律: 5月开始发病; 7~8月为发病盛期, 9月停止发病,以春季为重。杨树黑斑病的分生孢子具有胶粘性,只有被水稀释后通过风吹雨溅才能由气孔侵入,所以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发病重,地势低洼、过湿都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枝梢病斑中越冬。次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云雾等传播。

防治方法:选育、栽植抗病杨树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意大利I-69杨、I-63杨、I-72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而I-214杨等则是高度感病的无性系。

相关文章

  • 我国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应用
    我国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应用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者能对植物源农药品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把我国开发的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

    1600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发财树蔗扁蛾-乔灌木苗木病虫害
    发财树蔗扁蛾-乔灌木苗木病虫害

    名称:发财树蔗扁蛾学名:Opogonasacchari (Bojer)类属:目录1.相关图片2.分布与危害3.形态特征4.发生规律5.防治方法6.防治药械相关图片分布与危害发财树常见有一种名叫蔗扁蛾的害虫潜伏危害。其症状表现是:以幼虫在木柱茎干的皮层内上、下蛀食,轻时会出现虫道,并有少量虫粪排出;重...

    481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早稻抛秧田防僵苗
    早稻抛秧田防僵苗

    早稻抛秧早生快发、分蘖多、有效穗足,增产显著。但也有部分丘块由于秧苗老化,或抛植与大田管理方法欠妥,抛植后生长缓慢,出现了僵苗不发。农民朋友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抛秧老化。适龄抛秧防老化。有些农户习惯按秧龄确定抛秧时间,往往易引起秧苗超龄老化,因此,要按叶龄确定抛秧时间。特别是对感温性强的早中熟品种...

    1680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
  • 苹果树缺锌病及其防治
    苹果树缺锌病及其防治

    1症状苹果树缺锌主要表现在新梢和叶片上,而树冠外围的顶梢表现最为明显。病枝常表现为发芽晚、叶片狭小而细长、叶缘向上卷、质硬而脆、叶色淡黄绿色或浓淡不匀;病枝节间缩短。由于这种病梢生长停滞,故病梢下部可发新梢,但仍表现出相同的症状。病枝上不易成花;即使有也会表现为花小、色淡,不易坐果;即使坐果,也表现...

    1088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目前草甘膦常用的助剂
    目前草甘膦常用的助剂

    目前用于草甘膦助剂的主要SAA有:牛油脂肪胺乙氧基化物、烷基多糖苷、脂肪醇乙氧基化物、有机硅SAA、甜菜碱、氨基酸类SAA、抗漂移剂、抗硬水剂、增效剂等。草甘膦是一种低毒、广谱、高效非选择性芽后除草剂,能在植物体内传导,但只能适用于叶面喷洒才能显现农药的除草活性。除草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用合...

    2295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病害与病因
  • 蔬菜农药残留的解决办法
    蔬菜农药残留的解决办法

    蔬菜是百姓餐桌上每天必备的食品之一,琳琅满目的蔬菜在为我们提供必需营养的同时,也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由于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气候条件及蔬菜生产管理条件的不断变化,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在不断增多,菜农为了保证蔬菜的丰产丰收,就开始大量施用甚至滥用农药,进而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蔬菜农残超...

    1993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种类
  • 水稻"两病三虫"防治技术
    水稻"两病三虫"防治技术

    水稻两病三虫是指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赤斑黑沫蝉,它们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应重视防治。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致导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三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孽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

    2870 病虫害防治 农药英文
  • 黄瓜提前栽培保温增温措施
    黄瓜提前栽培保温增温措施

    (1)大棚内地膜覆盖栽培:大棚内结合地膜覆盖栽培效果很明显。一般采用小高畦覆盖。地膜覆盖对增加地温尤为明显,有利于黄瓜根系生长,促进早发秧,有利于提早采收;同时,有利于降低棚内的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大棚内结合地膜覆盖栽培已被许多生产者所接受。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采取下述的保温增温措...

    1896 病虫害防治 农药英文
  • 冬种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冬种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地老虎 地老虎是冬种甜玉苗期的害虫,主要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此类害虫为害甜玉米的小叶或嫩叶,甚至咬断幼苗基部幼茎。防治措施:人工捕捉。于清晨在甜玉米断苗的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晶体50克,温水溶解成250毫升药液,与炒香的花生麸拌和均匀...

    1907 农药使用教学 病虫害图片
  • 如何防治东北大黑鳃金龟
    如何防治东北大黑鳃金龟

    学名 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鞘翅目,鳃金龟科。别名 幼虫通称蛴螬、白地蚕、白土蚕。分布 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东起前苏联东境,西至甘肃,折入四川。为害特点 幼虫食害各种蔬菜苗根,成虫仅食害树叶及部分作物叶片,幼虫的为害可使蔬菜幼苗致...

    2382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与病因
  • 葡萄皮尔斯病防治研究初现成效
    葡萄皮尔斯病防治研究初现成效

    研究人员卡罗琳·罗帕将一株盆栽葡萄树转向一边,用清澈的液体冲刷枝干,以防感染皮尔斯病害。她的工作就是测试一种防治皮尔斯病害的疫苗。葡萄种植商筹集了数百万美元资金,进行此项研究。1884年美国首次发现葡萄皮尔斯病,在加州曾有4次大流行,对几个州的葡萄酒行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佛罗里达和德...

    2945 种植科普 种植方法
  • 紫罗兰细菌性腐烂病的防治
    紫罗兰细菌性腐烂病的防治

    症 状:该病发生于苗期和成株。幼苗发病,感病主茎上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以后变为暗褐色。成株期发病,在近地面的茎部出现病斑,病斑不规则形或环绕茎部,黑褐色,稍凹陷、开裂,导致植株枯死,病部有脓液状物。病 原:病原为黄极毛杆菌属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ts pV.in-canae...

    2158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种类
  • 生姜叶部病害防治
    生姜叶部病害防治

    近年来生姜叶部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若不及时防治,会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一、病害种类及诊断。生姜叶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主要有四种:⑴姜叶枯病。叶片受害后,首先在病部产生黄褐色枯斑,然后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萎。病部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⑵姜斑点病。染病叶片首先出现黄白...

    566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技术

    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 夏玉米早播可减轻发病;与小麦、花、生甘薯套...

    2871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图片
  • 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
    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

    【分布】江苏、浙江等地。 【症状】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在叶背出现水渍状小斑,2-3天后病斑略下陷,为褐色小斑点,针尖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或赤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1.5~3.0毫米,病斑稍有轮纹,边缘周围有褪色区,在一叶片上可发生很多斑点,特别是在下部较老的叶上,斑点更多。...

    2193 农药使用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