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棉花烂铃发生原因及防治

时间 : 2023-08-11 投稿人 : 星星 点击 :

棉花进入结铃期,常发生烂铃现象,严重的田块烂铃10%~30%,造成棉花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因此,综合防治棉花烂铃,是提高棉花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棉花烂铃发生原因及防治 | 植物病虫害

一、烂铃发生的原因

1、气候因素。这是引起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7—9月份降雨较多,高温高湿,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严重影响棉铃的正常开裂,铃内积水,病菌容易传播侵入,加重烂铃发生。

2、管理因素。偏施氮肥造成棉株疯长、密度过大、管理粗放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

3、病害。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二是侵染已受害的棉铃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

4、虫害。由于虫害发生严重,造成棉铃受伤,有利于病菌的侵入,传播和繁殖,导致烂铃的发生。

二、烂铃综合防治技术

1、加强管理,合理施肥。棉田应控氮增磷补钾,既能防止棉株生长过旺,又能提高棉株抗病力、防早衰。追施氮肥最好添加黄腐酸盐的复合肥,并配合叶面施肥,如用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其它叶面肥喷施。棉花花铃期正值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但多雨时要及时排水散湿。

2、精细整枝,及时化控。在7月中下旬,要及时整枝打杈,打空枝、摘顶心、去下部老叶,增加棉田通风透气,降低湿度,减少烂铃发生。本着“适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在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喷施缩节安,控制棉花旺长,协调肥水管理,促早熟,也是预防锦花烂铃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3、加强病虫害防治。棉花烂铃中60%以上是由病虫害引起的,可喷施杀虫剂,重点防治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以减少伤口,避免病菌侵染;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防治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疫病等,减少病菌侵入、传播和繁殖的机会,减轻烂铃发生。

4、摘病铃、老铃。在烂铃发生初期,及时摘除棉株下部的老熟铃及病铃。剥开晾晒,既能减轻产量损失,又能减少病菌再侵染。同时清除枯枝、烂叶、烂铃等,以减少病虫传播机会。

相关文章

  • 辣椒脐腐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辣椒脐腐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辣椒脐腐病又叫做辣椒蒂腐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近几年辣椒脐腐病已成为辣椒常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发病率更高,危害较重,辣椒失去商品价值。下面一起来了解辣椒脐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1、表现症状辣椒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病。初期果实出现暗绿色或深灰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直径...

    2473 农作物种植管理
  • 如何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如何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学名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寄主 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为害特点 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

    2275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说明
  • 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交会方案的通知
    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交会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琼府办〔2007〕103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筹备方案的通知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举办2007年...

    1139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
  • 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技术
    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技术

    西葫芦属葫芦科,别名搅瓜,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西葫芦以嫩果供食,营养丰富,上市早,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欢,但西葫芦在葫芦科蔬菜中最易感染病毒病,发病率高,损失大,严重时可减产一半以上,所以栽培西葫芦应加强病毒病的防治,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品种...

    2494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指南
  • 秋冬茬黄瓜出现退绿色病斑怎么办
    秋冬茬黄瓜出现退绿色病斑怎么办

    今年初冬低温天气来的较晚,但是节能型日光温室的管理与今年的气候不协调,在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华北地区由北向南保护地的防寒设备一次性盖到温室上,使黄瓜、西葫、番茄等作物的营养生长过旺,叶片大而薄,有的地区黄瓜较为普遍,特别是那些晚秋雨水过多,地势低洼,水位过浅的地区,以黄瓜为例,出现叶片叶面黄化,...

    2188 蔬菜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毛竹病虫害防治
    毛竹病虫害防治

    毛竹主要害虫有竹螟、竹蝗、竹斑蛾、笋夜蛾、笋蝇、竹象虫等。前三种虫吃竹叶,以致植株的光合作用效能降低,营养不良,竹笋产量减少。后三种虫为害竹笋,幼虫蛀入笋内,轻则抑制竹笋生长,重则造成腐烂。 防治竹螟、竹蝗、竹斑蛾和笋蝇,可喷敌百虫杀灭,或敌敌畏烟剂熏杀。对竹夜蛾和竹象虫要及时挖除受害的竹笋,杀死幼...

    676 果树种植教程 蔬菜种植指南
  • 君子兰病虫防害治疗法
    君子兰病虫防害治疗法

    君子兰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致病菌及害虫的侵害,严重的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观赏价值,以致造成整株死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虫害 | 病害 (一)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感染的病变。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高温严热季节。在高湿、闷热、通风不良的环境,苗期、成兰都可感染此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褐暗绿色水渍样,...

    2247 农药使用技巧 植物病害与病因
  • 高效防治九里香病虫害
    高效防治九里香病虫害

    九里香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铁锈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天牛、介壳虫等,要及时做好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工作,保证九里香的正常生长,须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肥水管理,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及时疏松土壤,注意各个生长时期的水肥匹配供应,并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效防水分耗散,确保植体有一个良好的...

    1717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如何防治油菜立枯病
    如何防治油菜立枯病

    症状 又称纹枯病。70年代末,我国山东、河南芥菜型油菜发生严重。叶柄染病 近地面处有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浅褐色蛛丝状菌丝。茎基部染病 初生黄色小斑,渐成浅褐色水渍状,后变为灰黑色凹陷斑,有的侵染茎部,并形成大量菌核。病原Phizoctonia solani Kuhn 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

    1156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施了除草剂也要搞中耕
    施了除草剂也要搞中耕

    我国农田杂草有250多种,传统农业生产是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如翻耕、中耕、手拔等方法来防除农田杂草,这些方法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现在,化学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灭草,既省工又节本,对农业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些农户在施用除草剂后,以为草已除掉,就不要中耕了。其实,除草剂只能除草,代替不了中耕,中耕除了...

    1172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原因
  • 牡丹黄叶病诊断及治疗
    牡丹黄叶病诊断及治疗

    牡丹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尤其每年春末夏初,叶片常会变黄甚至干焦。牡丹叶片变黄的原因有多种,首先要搞清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肥黄因施肥过多引起的叶黄。牡丹一般以鸡粪、豆饼、油渣等有机肥作为追肥或基肥,过量施肥再遇上土壤缺水,就会产生肥害。主要表现为新叶肥厚且富有光泽,但叶面凹凸不舒展,老叶逐渐变黄而脱...

    740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防治大豆三种主要病害
    防治大豆三种主要病害

    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是大豆三种主要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根腐病 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药剂防治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拌种。菌核病 7月下旬开始发病。病初茎秆上出现褐...

    1658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露天甜瓜病害防治需加强
    露天甜瓜病害防治需加强

    甜瓜由于具有较高的含糖量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西瓜。今年甜瓜市场较好,我省不少菜农种植了越夏甜瓜,近期甜瓜各种病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病毒病可以称为甜瓜上的“癌症”。应读者要求,本期笔者特总结了甜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花叶病毒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

    940 蔬菜种植知识 果树种植方法
  • 温室种植马铃薯气害诊断与防治
    温室种植马铃薯气害诊断与防治

    一、气害发生的原因 在温室栽培中,造成的危害常见于氨气、亚硝酸气、二氧化碳气。氨气主要产生于没有充分腐熟的鸡粪、尿素、碳酸氢铵的分解及土壤中氨的大量积累。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主要在较寒冷的天气下,燃煤加温未能及时通风换气,使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室内累积,造成二氧化碳气体危害。由于拱棚内通风条件较差,加上马...

    1124 农药使用技术 病虫害防治
  •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器在老病疤上或病树死组织上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时,潜伏在病疤中的菌丝开始活动、蔓延。下雨后,越冬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树皮内。4月中旬新病出现,4~5月份发病最多,5月下旬病斑上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重新传播为害。进入6月份发病显著减少,7月份以后很少发病...

    1975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