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2.zhiwuziliao.com/file/images2/tn0bn0oia4e.webp)
幼虫
成虫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每年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以后约每隔1个月左右发生1代;早稻以第2代幼虫数量最多,为害最大;晚稻则以第5代数量最多,常为害猖獗。成虫白天静伏于稻丛下部或杂草间,晚上活动,有趋密、趋嫩绿和群集的习性,也有微弱的趋光性。卵多散产于稻叶表面的中部,每叶产一粒至数粒。每雌能产卵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附近嫩叶上取食叶肉,2龄后爬至叶尖附近,吐丝缀叶纵卷成苞,藏身苞内,取食叶肉,使叶面呈白条状;随着虫龄增大,虫苞扩大,为害也越重,可使叶片枯死。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老熟后多在枯鞘间做薄茧化蛹。
综合防治
(1)冬季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在成虫盛发始期,释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oponicum Ashmead),每隔3天放一次,每次每亩放蜂量1.5~2万头,连续放蜂3次。
(3)药剂防治:在成虫高峰后7~9天或稻叶刚出现被啃食的白点时施药,每隔5天检查虫情,酌情连续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结晶8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1000倍液喷雾;或每亩选用18%杀虫双4~6两、40%乙酰甲胺磷2两、25%亚胺硫磷3两或50%倍硫磷3~4两兑水100斤喷雾。据罗启浩等研究,每亩用150克有效成分的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环或巴丹在插秧水稻田第2次中耕时作根区施药,可以有效防治晚造遭受第4和第5代卷叶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