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时间 : 2023-05-16 投稿人 : 天堂鸟花艺 点击 :

我国茶园面积辽阔,东起台湾,南至海南,西自西藏自治区米村,北到山东荣成,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茶树病虫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茶树害虫超过400种,茶树病害100种以上,杂草30种以上。这些病、虫、杂草对茶叶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保证了茶叶生产的优质丰产,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发展,对病虫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 植物病虫害

茶园病虫区系变化及其原因

1 病虫区系变化特点 半个世纪来,我国茶树病虫的区系变化趋势,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1)由体型大的害虫向体型小的害虫如蚜、螨、蚧、蓟马、叶蝉)方向演替;

2)由咀嚼式口器害虫向吸汁型害虫方向演替;

3)由发生代数少、繁殖率低的害虫向发生代数多、繁殖率高的害虫方向演替;

4)由栖集叶面、易于接触农药的害虫向栖息部位隐蔽如卷叶、潜叶、有蜡壳或介壳保护),不易接触农药的害虫方向演替。

茶树病害的种类变化不如茶树害虫那样明显。

2 区系演替的原因分析

1)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每种生物对其周围环境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但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可塑性,因此,可以在新的地区定居和繁殖。如茶尺蠖由于其1.-2代卵盛孵期和茶芽的展开期有着明显的同步现象,全年发生代数又多,因此该虫除了是浙江省历史上的重要害虫外,目前已向江苏、安徽、湖南等省蔓延,发生范围逐渐扩大,这和该虫对生态环境的强适应力有关。

2)栽培技术措施的变革。栽培措施的变革,使得病虫区系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导致病虫区系发生变化。如茶园向半山区、山区发展,使得小绿叶蝉、茶白星病等种群得以发展。氮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组成,使得茶叶蚧、螨类和茶树叶病的发生数量有所上升。 20世纪60年代留叶采摘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茶细蛾的产卵场所,使得该虫在 70年代中期起在全国范围大量发生。90年代名优茶的发展,要求采摘嫩度更高,这样使得产有大量假眼小绿叶蝉卵粒的嫩梢茎部仍留在树上,因而加重了叶蝉的发生程度。

3)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非选择性毒力作用,使得在农药使用时不仅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天敌昆虫,从而导致了某些害虫的猖獗发生。如我国茶园中于60年代中期出现的蚧类猖獗发生,即与50年代起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大量使用有关。同样,60年代初起有机磷农药的普遍使用,使得对有机磷农药敏感的蚧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它们对螨类天敌具强杀伤力,面对害螨杀伤力较弱,尤其是对螨卵的活性很低,结果又引起了60年代末期起在全国范围内茶叶害螨的猖獗发生。这是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2次明显的种群演替。

当前茶树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新形势下对茶树病虫防治的要求来看,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若干茶树主要病虫种类尚缺乏新的有效防治技术尽管茶园中的主要病虫种类已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使得病虫种群能基本获得控制,但由于我国在即将参加WTO的前夕,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制订新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下称)标准,这就使得多年来使用的部分技术受到限制。如目前茶叶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种类--假眼小绿叶蝉长期以来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技术,长期使用的乐果在许多地区效果日益下降,国外对其MRL又有逐渐严格化的趋势。氰戊菊酯是20世纪80年代起茶园中用以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农药,从 1999年11月起已由农业部下令禁止在茶叶生产中应用。名优茶的推广,使采摘标准愈来愈嫩,这样就有更多的嫩梢茎部留在树上,与过去较老的采摘标准可以采下大量的叶蝉卵的方法比较,这实际上削弱了假眼小绿叶蝉农业防治的力度。黑刺粉虱是90年代以来在许多茶园中上升为优势地位的一种害虫,长期来推广应用的噻嗪酮(优乐得、扑虱灵),由于欧盟的新标准中MRL订为0.02mg/kg,这种对黑刺粉虱防治非常有效的农药只能停止在茶园中使用,目前尚无一种农药能完全取代它。茶黑毒蛾在80年代以前只是局部零星发生,从总体上来讲为害性不大,但从90年代末发生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除了茶树害虫外,茶树芽叶病害的防治,长明以来采取的是化学防治的方法,由于常用杀菌剂的MRL标准订得很严,因此需要尽快提出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茶树芽叶病害的综合防冶措施。

2 茶叶中农药MRL的超标率很高,影响茶叶出口我国茶叶中的滴滴涕和六六六两种农药的残留问题曾经是20世纪60-70年代影响茶叶出口的严重问题。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贯彻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病虫综合治理技术昔施,因此从80年代中期起,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获根本解决,我国出口的茶叶和内销茶叶分别有98%以上和95%以上符合国际和国内的允许标准。但在我国即将参加WTO的前夕,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各国,都相继扩大了茶叶中农药MRL的检验范围,从过去只检验6种农药扩大至近100种农药,同时大幅度降低MRL值。例如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 MRL在2000年7月1日以前欧盟实施的是10 mg/kg,而2000年7月1日以后改为0.1 mg/ kg,许多农药实施的是0.02mg/kg的最低检出量标准。因而在2000年造成了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现象。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超标是按欧盟的新标准计算而得出的超标率,如果按我国颁布的标准来计算,则绝大部分茶叶仍然符合标准。从检测结果来看,超标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优乐得等3种农药。这种超标现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正在明显改善中。

3 缺乏适于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技术和农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在新世纪中已作为政府行为,将在短短的几年后作为市场准入标准。目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在全国各产茶省成为一个热点。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亟待解决如何在病虫防治中少用农药或不用农药。可以预期,将更多地启用生物防治手段,采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但迄今为止,这些技术和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至今还无一种可以主要用于茶树病虫防治的生物农药制剂被登记通过。

新世纪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农业部已在2000年提出无公害产品将是茶叶生产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未来茶叶产品的市场准人标准,因此茶叶病虫防治也应以此为目标提出综合防治的思路。要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来考虑,不要只局限于防治对象,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带来的后果。在措施上应考虑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而应强化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应特别加强如下几个方面。

1 改善茶园环境,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茶园是茶树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生境,保持好茶园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及重视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为保持和改善茶园树冠的密集郁闭度和茶园周围的植树造林,可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以达到茶园生态系中生物种群的平衡,这是实施良好综合防治的必不可少的外部生态条件。

2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 以田间栽培管理为基础的农业防治,由于它是以改变茶园生态系的栖息生境为主要目标,是一种温和的调节措施,因而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新茶园时要注意选择和搭配不同无性系品种,要注意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有较高抗性的无性系品种。采摘可减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茶叶螨类的发生。施肥和病虫发生密切相关。日本近20a来超高量施用氮肥,使得茶炭疽病流行和根腐病严重发生。此外,偏施氮肥会改变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组成,酸性氨基酸比例增大,有利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螨类)的发生。而有机肥的施用可使中、碱性氨基酸含量增加,不利于蚜、蚧、螨类的发生。由此可见,通过农业技术措施的运用以提高生态系统功能,进而起到控制病虫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强化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有益生物是茶园生态系中除茶树、有害生物外的又一营养级。它具有特异性强、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也是茶树害虫生态调控的有力手段。在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强化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防治内容包括有益微生物、病毒、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有益微生物在茶树病虫防治中获得成功的有苏云金秆菌、白僵菌、蚜霉、韦伯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20余种。90年代在黑刺粉虱上分离并繁殖应用成功的韦伯虫座孢菌是国内外首次应用于害虫防治的一种Aegerita菌,经在福建、浙江大面积应用,田间防效在70%以上,持效至少3a。昆虫病毒的应用在茶树害虫的防治上已获得很大的成功。我国已从40多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得到63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 38种,颗粒体病毒17种,质型多角体病毒5种,非包涵体类病毒3种。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在我国已达到大规模应用的程度。寄生性昆虫应用于茶树害虫防治的有赤眼蜂 (对茶小卷叶蛾和茶毛虫的卵)以及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等。此外,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对各种蚧类、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均起着重要的自然控制效果。

4 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但也具有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形成和害虫再猖獗等弊端。在当前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呼声中,虽然并不完全排除使用化学农药,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农药的使用原则上要强调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对农药的要求不强调其"杀灭"作用,而是更注重于"调节"。要根据经济阈值进行防治,低于阈值的可不进行喷药防治。

其次,在农药的选择上,要选用高效、易于降解、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较低的农药品种。要根据目前主要茶叶进口国所规定的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来选用农药。禁止在茶叶生产中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和甲胺磷,停止使用甲氰菊酯、噻嗪酮、灭螨灵、乙酰甲胺磷等农药。推广使用苏云金秆菌制剂(天霸)、白僵菌、茶尺蠖NPV病毒等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农药,合理使用石硫合剂。根据目前欧盟规定的MRL标准,在必需使用化学农药时,可选用塞丹、辛硫磷、马拉硫磷、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等杀虫剂和克螨特、四螨嗪等杀螨剂品种。第三,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准使用农药,要注意施药质量,避免农药大量流失。要提倡农药的轮换使用。在有机茶园除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

相关文章

  • 黄瓜生理病害及防治
    黄瓜生理病害及防治

    生理病害是由于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如温度和光照不适、营养缺乏或比例失调而引起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它不是由于病菌(即细菌、真菌、和病毒)侵染而造成的。因此,这类病害靠打农药是无用的,而且越打越严重,还会导致植株死亡。1.秃尖亦称无生产点,是低温造成的。防治措施是适期延迟定植、采取提高温度的各种措施、增加肥...

    2381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红花病害发生与防治
    红花病害发生与防治

    据塔城地区农技站5月11—14日、17-18日调查,目前塔城盆地三县一市红花田已有红花锈病和红花根腐病发生。红花锈病苗期症状:在幼苗的茎基部或叶片上出现黄色斑,后形成红褐色孢子堆,现正值红花莲座期,叶片上红褐色孢子堆明显。红花根腐病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苗根茎部变黑萎缩,严重的根茎已腐烂,叶片萎蔫、干...

    1792 种植科普 种植指南
  • 甜瓜白粉病如何防治
    甜瓜白粉病如何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甜瓜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2.清洁田园。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除杂草及残留物,在甜瓜生长期及时除草,摘除病叶,并将杂草、残留物、病叶带到田外集中烧毁。3.科学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施足底肥,特别要重施腐熟有机肥,深翻细耙;防止植株徒长和...

    2194 种植常识 果树种植科普
  • 西瓜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西瓜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西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以建立最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机结合的策略,并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恶化病虫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危害,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从而减少病虫的发生。1 西瓜主要病虫害西瓜...

    430 果树种植科普 农业种植教程
  • 葡萄日灼病原因?葡萄日烧病防治措施介绍
    葡萄日灼病原因?葡萄日烧病防治措施介绍

    红地球葡萄为何会发生日烧病?红地球葡萄发生日烧病的原因主要有高温期对果穗的遮荫不好、高温期温度高,造成水分大量蒸发、高温期根系发育不良,浇水不透,果粒表面失水,植株受高温灼伤,形成日烧病,那么葡萄日灼病原因?葡萄日烧病防治措施介绍我们来学习下。一、发生情况及症状1、发生时间花期在6月上旬、7月5~2...

    1910 植物常见病防治
  • 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
    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

    小麦土传病害主要有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由于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病菌危害地下部分,症状反映在地上部分,苗期轻病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幼苗才出现矮化、叶色浅、底叶发黄似缺肥等症状,老百姓不易察觉,当后期出现“白穗”了才注意,这给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我站经多次试验,总结...

    2123 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蔬菜使用农药标准
    蔬菜使用农药标准

    很多菜农在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往往不注意蔬菜上市前的使用间隔时间,造成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大。现将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蔬菜上常使用的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介绍如下,供菜农在蔬菜上市前使用农药时参考。1.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上市前7天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422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技巧
  • 四季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指南
    四季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指南

    四季豆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菜豆,市场上基本上供不应求,经常吃四季豆可以利水消肿、强壮骨骼,采摘期也比较长,为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错,但是这几年种植四季豆,病虫害多发,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四季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吧!一、四季豆常见病虫害1、疫病疫病主要危害四季豆叶、茎蔓、豆荚,叶片发病,出现墨绿色水渍...

    1765 植物常见病防治
  • 叶用萝卜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叶用萝卜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叶用萝卜类生产中的娃娃萝卜菜由于生育期特短,一般只有7~14天,因此生产上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只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农业综合防治),如采用银灰色遮阳网全天候覆盖等。“滚筒萝卜菜”生育期较长(20~40天),尤其在高温干旱季节,虫害发生严重,如蚜虫、菜青虫等。万不得已使用化学农药时,也一定要在上市前10...

    940 农作物种植管理 果树种植教学
  • 苦瓜病虫害
    苦瓜病虫害

    一些地方甚至新区夏植苦瓜,长势较差,产量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瓜实蝇等病虫的危害,若不及早有效防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甚至功亏一篑,现简介防治办法。一、白粉病:由一种瓜类单丝壳菌的真菌引起,可侵染多种瓜类植物。近期的高温高湿与高温干旱交替出现,白...

    2751 种植知识 种植技术大全
  • 枇杷叶斑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有哪些
    枇杷叶斑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有哪些

    枇杷是我国南方填补淡季的特产水果,在我国中部地区有大面积种植。随着枇杷食用价值及营养价值的开发,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种植前景也非常广阔。种植枇杷的农户越来越多,但是在种植枇杷的过程中,常常有农户反映,枇杷植株的叶片上会出现密集的赤褐色斑点,严重时还会大量落叶,影响枇杷的产量及品质。这其实是枇杷叶斑病...

    1880 农业种植禁忌
  • 桃园春季病虫防治意见
    桃园春季病虫防治意见

    为有效减少桃树的病原菌和越冬虫口,在桃树萌芽前抓紧做好桃园的春季清园,以减少生长期的病虫防治成本。花后及时用药,预防病虫为害,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防治意见一、修剪清园:根据桃树的生长特点,对还没修剪的桃树在萌芽前抓紧修剪。剪除枯死枝、病虫枝、过密枝,集中烧毁。二、药剂清园:清园时间在桃园出现...

    746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说明
  • 葡萄病害的防治技术
    葡萄病害的防治技术

    葡萄病害防治的方法很多,包括植物检疫、栽培管理技术预防、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五种,充分运用上述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则可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现阶段广大葡萄种植者来说,在葡萄病害防治中应重点开展下列工作:一、栽培管理技术预防。在葡萄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可增强植株抗...

    1290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中、后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穗腐病和玉米螟(钻心虫)等。玉米被害后,不仅导致减产降质,而且植株提早成片枯死。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控制病菌虫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收集病株、残叶、败果(穗)进行烧毁,捣毁病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二)搞好健身栽培事先开好田间“三沟”,以利玉米各生育期的排灌;合...

    2195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
  • 防治大豆三种常见病害
    防治大豆三种常见病害

    根腐病、菌核病和灰斑病是大豆上的主要病害,应及早采取措施防治。根腐病 大豆整个生育期均会发病。病初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色,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用种子重量0.3%~0.4%的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能预防根腐病发生。菌核病...

    2472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