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大蒜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 : 2023-02-13 投稿人 : 锋澄 点击 :

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志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病性也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新病害的不断出现,某些病害甚至呈急剧上升趋势,更加剧了对大蒜的危害。据调查分析,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如1993年调查,中牟县大蒜锈病在发病严重蒜田病株率高达80%,受害面积达种植面积的65%以上,受害的大蒜严重降低等级,影响出口创汇,极大地挫伤了蒜农积极性。目前已知大蒜作物病害达20多种,分别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起。另外,生理性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病害的发生与为害已成为大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现将大蒜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大蒜主要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1.大蒜病毒病大蒜病毒病在各主产蒜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可导致蒜头变小,减产在20%-50%之间,是目前生产上隐蔽性减产的最重要病害。

播种带毒蒜瓣,出苗后即可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蚜量大的情况下,或土壤干燥,缺乏肥料,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较重与葱属或百合科其它作物连作、邻作田块也易发病。

2.大蒜锈病大蒜锈病是我国蒜区的一大流行病害,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病株率为10%以上,发生重的年份可达80%以上。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30%以上。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假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敬瓣,商品价值明显降低。据在中牟县调查,1993-1995年,该病使叶片提早枯死15-20天。

大蒜锈病病菌喜温凉高湿,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阴雨,尤其3-5月降雨多,又有微风,利于病原菌传播和侵入。在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低洼的地块发病重。

3.大蒜叶枯病大蒜叶枯病是蒜区大蒜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河南蒜区分布广,为害重;一般年份损失10%以上,严重时可达60%左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蒜薹,严重时病叶干枯,蒜薹不能抽出,或抽出时从病部折断,颜色黄白。

该病菌发育温度范围广,需要湿度大;发病早晚取决于温度,发生轻重取决于湿度,年前11-12月、春季4-5月有2次发病高峰。连作田块,尤其是将病株残体堆置于田间、地头的发生严重。

4.大蒜叶斑病类大蒜叶斑病类包括紫斑病、黑斑病、疫病、灰斑病、煤斑病等,分在于大蒜各主产区,以3-5月降雨多、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生重,常年发病株率在5%左右,发生重的年份病株率可达15%左右。该类病害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枯死,发生严重时造成蒜株整株枯死。

该类病害病菌温度适应范围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春季如出现倒香寒,再加上4月降雨多则发生严重。在沿黄河流域,11-12月经常出现阴雨、雾重、寡光照天气,也可以出现发病高峰。种植密度大,土壤有机质缺乏,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往往严重;一般晚熟品种、紫皮蒜发病轻。

5.大蒜菌核病和白腐病两病在河南蒜区均有发生,前者为间歇性发生为害,后者常年发生;二病常年发病率低,发生严重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达30%以上。一般减产30%-50%,重者绝收。大蒜菌核病为害假茎,黄褐色腐烂,倒伏,或地上生长缓慢,植株提早枯死。大蒜白腐病先从外围叶尖发病,出现黄褐色纵条斑,植株生长缓慢并黄化,后向假茎发展,湿度大时软腐。地下蒜头小,挖出的蒜头无包叶而失去商品价值。

二病发生主要与4-5月气候有关,该期多雨、寡光照,气温在20-25℃时,发病严重,甚至成灾;上质粘重,田间低洼,或在林际、林下的田块,发病重连作、积水、密度大或偏施氮肥田块发生重;地膜覆盖较完整的则发病轻。

6.其它较重要病害大蒜细菌性软腐病、青霉病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大蒜细菌性软腐病一般年份零星点片发生,近年有加重趋势。青霉病是收获后及贮藏期极易发生的病害,如收获时遇雨、收获后晾晒不及时、贮藏条件潮湿,则发病重,感病率高。

二、大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播种前后

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培育壮苗为目的,优选适宜对口品种。

1.农业防治

(1)播前优选和精选蒜种,尽可能采用脱毒蒜、抗病蒜、无病虫蒜;并精选大瓣蒜。异地调种是一种好办法,如中牟县每年从山东调来大量的苍山大蒜。

(2)选择地势一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的砂壤土种植大蒜,忌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

(3)精细平整土地,浇足底墒水,适时犁耙,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以提高抗病能力。

(4)适时播种,尽量减少冻害的发生。对于早熟抽薹蒜,应加强冬前的苗期促壮,降低冻害的程度。

(5)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增施磷钾肥、饼肥,可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年前青蒜的抗病能力。尽量采用配方施肥,或大蒜专用肥,可减少生理性病害发生。

(6)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残体上病原物借雨水、浇水及畦灌传播的机会提高地温、保墒、减少灌水次数,可起到预防病害发生的作用。

(7)大蒜叶枯病、叶斑病类、白腐病、菌核病等病害的病原物都是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应彻底清理病株残体,同时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

2.化学防治

对叶枯病、叶斑病类及灰霉病、白腐病、菌核病等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0.5-1kg对水5-7.5kg,均匀喷洒于蒜种上,然后晾干播种,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生长期间

此期跨越时间长,从播种后出苗至5月下旬收获,是叶枯病、叶斑病类、灰霉病、锈病、疫病等病害的发生时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农业防治

严禁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涝,结合田间管理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在蒜母干缩期、蒜薹伸长期及鳞芽膨大期应进行追肥,每次每667m2施尿素5~10kg,或硝酸铵10kg,追施“催头肥”硫酸铵10kg;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病能力。对大蒜白腐病、菌核病可采用草木灰或石膏粉撒施茎基部,减少病原入侵机会。及时采薹,尽量避免划伤过大。

2.化学防治

(1)防治大蒜锈病,遇有降雨多的年份,早春及时检查发病中心,及时预防,一般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4月上旬防治第1次,10~15天后再防治1次,一般视病情防治2-3次。

(2)防治大蒜叶枯、叶斑类、灰霉病等,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视田间病情于11月底或3月下旬开始防治,春季防治2-次。

(3)防治病毒病,以使用脱毒蒜防治效果为最好,田间植株壮,叶色深,一般不用打药。其次,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10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

(4)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叶于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800倍液,7天左右1次,视病情连防2-3次。

(三)收获后及贮藏期

主要是防治青霉病、灰霉病、紫斑病等贮藏期病害,目前主要采取下述措施:

(1)收获前5天停止灌水,以防蒜皮腐烂不耐贮存。

(2)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进行高温堆、沤肥,有助于减少病源,降低病害的发生机会。

(3)对收获的大蒜应及时晾晒,按商品蒜要求剥去外皮,拣出腐烂蒜、绿蒜等。

(4)进行射线处理,冷库保藏,可有效防治后期及贮藏病害对蒜头的进一步为害。

相关文章

  • 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多

    杨树害虫从危害方式及其防治措施上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食叶类害虫的防治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金龟子等。杨树从幼苗期到成材期均受上述害虫危害,取食造成叶片缺损或吃光。但在幼树期(1~4年生),受害后对生长和存活影响较大。此类食叶性害虫一般选择有机磷(敌百虫、乐果等)、...

    2487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
  • 五种方法降低食用菌接种污染

    秋冬季是生产食用菌的黄金季节,但每年因接种污染给菇农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左右。采用以下5种方法,可降低接种污染率。一、瓶装发酵料在培养基的上方离瓶口4厘米处装入1~2厘米深的发酵料,再灭菌。其优点是杂菌不易浸染培养基,并且菌种的菌龄一致。二、麦粒发芽法让麦粒发芽后再装瓶灭菌。即一次性让做菌种的麦粒...

    647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冬季花卉病虫防治

    冬季大部分花卉病虫便以各种方式进入越冬状态。这一时期各种病虫基本上不活动,移动性小,正是进行防治的好季节。实践证明,如果冬季防治的措施得力,可大大降低来年病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洁园圃大多数花卉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中越冬,待来年条件适宜时出来...

    2875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种类
  • 冬季深耕灭杀棉铃虫

    冬季深耕、细耙、灌水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1、冬季深耕。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厘米(深的可达9厘米)处化蛹越冬,冬耕可以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状态,降低翌春羽化率;可以将部分虫蛹翻至地表,使其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可以将部分虫蛹翻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

    2695 农药 病虫害图片
  • 报春花缺铁黄叶病害与防治

    报春花缺铁黄叶病症状:植株上部嫩叶首先失绿,而老叶仍正常。失绿叶片叶肉变黄,叶脉还保持绿色。严重时叶尖出现褐斑,甚至脱落。防治方法:盆土应选用富含铁质的壤土。在有机肥中混入硫酸亚铁、硫酸锌等,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加吸铁能力。出现缺铁病状时,可喷施0.2至0.5%硫酸亚铁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

    1165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指南
  • 常见花卉病虫害介绍——黑斑病

    症状叶、叶柄、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但主要为害叶片。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约3-15毫米。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盘。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

    2292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苹果患腐烂病可用土方防治

    盐水涂抹法 用食盐配成25%的盐水,放入锅内煮开,待凉后用刷子涂在刮干净的病疤上。涂药面积要超过病疤面积,刮一块涂一块,两周后再涂一次。食醋涂抹法 用毛刷蘸醋液涂在刮干净的病斑处,每7~8天涂一次,连涂 3~5次,治愈率达96%。大蒜涂抹法 在病树下铺一块塑料布,用利刀将病皮坏死组织刮净,并将病斑周...

    1040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小麦赤霉病简介

    简介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Petch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5%,而且病麦中还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症状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浸染,浸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至小穗病部褐色或枯黄,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层潮...

    1262 农药使用教学 病虫害原因
  • 兰花蘖腐病症状及防治对策

    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将于11月18日至22日在漳州举办,本届花博会以“花开两岸、合作共赢”为主题。兰花蘖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蘖芽上,初在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后成为暗绿色烫伤状大斑块,延到芽鞘外部,呈深褐色腐烂,病叶容易拔出。 防治对策:①控制土壤含水...

    1164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棚室西红柿为啥落花

    一、低温障碍落花1.病因:西红柿开花期对温度反应敏感,尤其开花前5~7天和开花后3~5天,要求白天气温20℃~30℃,夜间14℃~16℃,低于10℃,氮、硼、锌等决定花粉管伸长的元素就供应不足,致使花粉管变粗变短,不能伸出花药囊,影响授粉受精而落花。2.预防措施:(1)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长...

    2542 农药使用教学 病虫害图片
  • 田间杂草--金色狗尾草

    金色狗尾草学名 Setaria glauca (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全国各地。为害作物参见狗尾草。形态特征 茎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节外生根,株高20一90cm。叶片条状细长,叶片基部多具毛;叶鞘扁且窄,浅红色,光滑无毛;叶舌由1mm柔毛围成圈状。圆锥花序圆柱状,直立;刚毛金黄...

    700 农药名字 种植病虫害原因
  • 石榴褐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近年来,我市石榴栽培发展较快,但石榴褐腐病发生较重。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对石榴褐腐病的发病规律、原因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有效防治。石榴褐腐病只危害果实,从坐果开始至近成熟期发病较重。主要症状是:病果呈褐色腐烂,腐烂果表面产生灰白色霉丛层,灰白色霉丛有时可呈轮纹状排列;病果果肉松软呈海绵状,略有...

    667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病虫害原因
  • 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上世纪60~90年代小麦玉米产量低,农耗时间长,雨水多易芽涝,实行麦田套种对促进玉米单产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体制的变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农耗时间缩短,干旱缺雨,套种玉米密度不足,苗子不匀,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难以适应更高产的要求,...

    1663 农药使用教学 病虫害防治
  • 小麦油菜病虫防治技术要点

    根据县农业植保部门预报,预计今年小春作物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其中,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万亩,发病高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小麦锈病为大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发病高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小麦蚜虫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高峰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小麦纹枯病为中等发生,发...

    2935 农药英文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温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几年,为取得黄瓜的高产,在黄瓜病虫害防治上,主要依靠大量药剂,但农药用量和施用次数增加,反而增强了一些病虫害的抗药性,造成更大量的施用农药,也污染了环境。为达到既高产又能有效保护环境,需要在选育抗病品种基础上,采用以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种子处...

    2266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与病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