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进食粗粮杂豆后血糖的变化要小于小麦和普通稻米,有利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病人空腹和餐后血糖是否稳定、控制的好坏与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其中膳食是与其关系十分密切的重要因素之—。饮食控制不好,则糖尿病治疗的其他措施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我们日常食用的众多食物中,糖含量高的食物,也就是含碳水化物丰富的食物可以直接引起病人餐后血糖的较大变化,是与餐后血糖关系最为密切的—类食物。目前,多数糖尿病病人对此都十分清楚,—般都会注意控制饮食,尤其是限制碳水化物类食物即主食的摄入量。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的碳水化物类食物对人体餐后血糖的影响是不同的,也就是维持餐后血糖稳定的能力不同。那么,糖尿病病人应该如何合理选择这些碳水化物类食物呢?
碳水化物含量最丰富的是谷类、薯类、根茎类蔬菜、豆类及坚果类食物,其中谷类含70%—75%碳水化物,杂豆类(除大豆以外的豆类)约含50%~60%碳水化物。谷类中的小麦和稻米常作为主食,而较少食用的则是粗杂粮和杂豆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绿豆、红豆、眉豆、赤小豆、扁豆、芸豆、豇豆、豌豆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进食粗杂粮及杂豆类后的餐后血糖变化一般小于小麦和普通稻米,利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目前国外一些糖尿病膳食指导组织已建议糖尿病病人尽量选择食用粗杂粮及杂豆类,可将它们作为主食或主食的一部分食用。但是这些粗杂粮和杂豆类维持餐后血糖反应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燕麦、荞麦、大麦、红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病人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此外,食物的性状和烹调方法不同对餐后血糖反应的影响也不一样。经高温、高压、粉碎、加水浸泡及其他方法加工处理后的食物餐后血糖反应较高。一般对同一种食物而言,其粉状食物的餐后血糖反应要高于颗粒状,如去除外壳而带有谷皮的粗杂粮,及除去豆荚而带有豆皮的杂豆类其稳定餐后血糖的能力较强。因此,膳食中多选择完整的颗粒状的粗杂粮和豆类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但此类食物较粗糙,口感较差,—些人难以接受,因而要注意烹调方法。这些粗杂粮和杂豆类混合食用可以改善口感,同时也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在烹调过程中,应尽力保证食物颗粒的完整性,加热、加压时间尽可能缩短,可将这些食物制成粥或饭作为主食食用。
在饮食控制过程中,糖尿病病人只要注意选择上述利于血糖稳定的粗杂粮及杂豆类食物做主食,其他治疗措施一般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主食摄入时多选择一些粗制食品,如小麦全粉、糙米,水果尽量生吃、带皮吃,并尽可能增加蔬菜摄入量,也有助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