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一些老棉区,棉花“死棵”问题越来越严重,使不少棉农蒙受了损失。虽然也进行了防治,但还是一年重似一年,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要以“防病为主,治病为辅”防治棉病,降低棉花发病。
1针对卵菌属病害的防治
近年来抗病抗虫棉种的推广,使棉花“死棵”的病害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病害是卵菌属病害,60%~70%是由疫霉菌或腐霉菌等卵菌引起的。原来由真菌镰刀菌、立枯菌等引起的病害,虽然仍有发生,也较严重,但均没有卵菌的为害程度大。因此,棉花“死棵”应以苗期防治,以灌根或淋根为主,选用杀卵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如恶唑菌酮(抑快净)、丙森锌(安泰生),配合生根壮菌型2116,或应天2号等。
2针对病害种类防治
棉花的病害种类发生了变化,危害棉花根部、茎部,造成“死棵”的病害有枯萎、黄萎、立枯、猝倒、疫病、基腐、茎腐、根病等十几种,有卵菌、真菌、细菌之分,不同的病害需要不同的防治方法,应区别对待并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包括综合用药。如棉花枯萎病发生的面积大、危害大,发现成片的死棵后再治,就为时已晚了。最好在发病初期,一般在麦收前,5月中旬,棉花棵红绿相间还没有消失;中午高温干旱,但棉花地不干旱,个别棉株打蔫,似乎是旱像,这时开始第1次打药,甚至可以提前打药。用防治枯黄萎病的药隔10d打1次,连用3~5d此病可消失。如果病已发生,已造成成片死棵时再打药只能起到控制再发展的作用。
3针对土传病害防治
多年连续栽培棉花的地块,生理性病害和根病最为明显。土传病害,主要种类有枯萎病、根腐病等。它是从根部开始侵染,通过维管束侵染到茎、叶、铃等各个部位。受害棉田棉花从苗期就会死掉很多,即使补齐了苗,到了铃期有的植株也会出现萎蔫,还有的发生死棵。因此,种植前要对棉田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在播种带表面均匀撒施棉花专用土壤净化剂,人工翻混(人工播种)或随播种机翻混。播种前或播种时,在播种沟下面10~12cm,或者距离播种沟一侧8~12cm,沟施棉花专用土壤净化剂。土壤净化剂要与棉花种子保持一定距离,不能直接与种子接触,以免造成药害。由于土传病害的分布范围广,要彻底消除,还需要配合合理轮作、深翻晒垡以及高温消毒等技术。
4针对气候条件防治
棉花病害发生有一定规律,在春季低温、夏季高温、雨后、浇水后土壤湿度大时最容易发病。连续10多天阴雨低温,温度在18~25℃是黄萎病发展蔓延的最佳适温区间,大量的病菌繁殖充斥、堵塞棉株的维管束,影响水分养分的输送,所以会出现叶片萎蔫甚至脱落。伏天每次强降雨后,会伴随出现1次黄萎病的发病高峰。
每年夏季都有几个高温高峰期,遇高温高峰期棉株即发病,而且来势猛,防治难度也大。如防治不当能引起大面积死棵,造成大减产,甚至绝产。如遇高温天气应喷杀菌药加营养药预防,连续用药2~3遍,就能有效防止棉病发生。
5改变种植方法
大部分棉区(特别是北方棉区)没有育苗的习惯,而采取直播的方式,因为棉花播种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多遇“倒春寒”或“阴雨”天气,使播种后1个月左右发生一批以疫霉菌、腐霉菌为主的根病的规律。因此,应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底施生物有机肥或用生物菌肥拌种,促进根系发育,减少根际有害病菌的发生。
6尽早防治棉花“死棵”
①防治太晚或根本不防治是造成棉花“死棵”的主要原因,应在定苗期进行防治。②重视如雨水、耕耘等途径的传播病菌,并加以预防。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如磷酸二铵、复合肥),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视对菌类生物肥的抗枯黄萎病菌的特性。棉花“死棵”须早防,特别是地膜棉,卵菌发生早,根系浅,发病重。在防治措施上应采取增施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适时早防病害,把损失降至最低,栽培措施上采取适时揭膜,并配合追肥、培土浇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