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时间 : 2023-03-08 投稿人 : 静林微语园艺 点击 :

摘 要 玉米粗缩病在侵染循环中越冬寄主种类少,初侵染来源少,且地理分布不均匀,传病途径单一,侵染时间短。利用这些薄弱环节,调整作物和品种的生产布局,适时晚播,包括夏病秋治在内的及时防治灰飞虱,加强水肥管理,进行生态、农业和药剂防治,切断其侵染循环中的链条,就能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关键词 防治 玉米粗缩病 思路 方法

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 dwarf fijivivus,MRDV)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意大利、法国、瑞典、以色列和阿根廷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50年代,我国新疆南部、甘肃西部曾严重发生,70年代在河北省流行,90年代以来,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危害逐年加重,特别是玉米的繁种、制种田,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因此,尽快控制解决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1994年我们立项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和分析有关科技文献中发现,玉米粗缩病涉及到病害和传毒介体灰飞虱,虽然比较复杂,但在侵染循环中也有一些薄弱环节。例如,玉米粗缩病侵染寄主多,但越冬寄主种类少,初侵染来源少,且地理分布不均匀;其侵染循环涉及因素多,但传播途径单一;目前种植的品种高度抗病的少,但同一品种阶段抗病性显著不同。根据这些特点,重新调整防治思路,建立新的防治体系,对现有防治技术组装配套,并进行了生产实践,本文将我们的研究及效果介绍如下。

1 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进行生态防治

玉米粗缩病(MRD)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侵染引起的。在植物病毒分类上,MRDV属于呼肠孤科,斐济病毒属第二组,我国学者认为我国的玉米粗缩病病原物是MRDV,但在国际植物病毒数据库(VIDEDatabase)中,却认为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最终确认还需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

明确病原种类及其寄主,有助于控制其初侵染来源。杨本荣等的研究结果指出,人工接种MRDV,对所试的棉花等9种双子叶植物,均不感病。供试的禾本科植物36属70种,有28属57种被侵染,分别为高粱、谷子、水稻、玉米、小麦、燕麦、黑麦和小麦属的20个种,以及马唐、稗草、金狗尾和画眉等28种禾本科杂草,以及鸭茅、俄罗斯野燕麦和鹅冠草等隐症寄主,其天然寄主有小麦、大麦、燕麦、谷子、玉米、高粱、稗草、马唐、黑麦草和狗牙根,但在我国北方大面积越冬的寄主只有冬麦。这一结果表明,MRDV天然寄主多,越冬的寄主少,而且,“冬前早期发病的植株,有95%在返青前枯死”,越冬的毒量更少。MRDV还能在灰飞虱虫体内越冬,但对越冬代带毒虫的传毒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所以,在我国北方,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来源少,毒量少,地理分布不均匀,这就为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控制发病及减轻危害,进行生态防治提供了方便,按着这种思路,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承德市是全国玉米杂交种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玉米粗缩病的重病区。近几年,以掖107为母本的组合,亩产仅有20~30kg,致使有些制种乡、村不敢再承担这些组合的制种任务。1995年承德市种子公司到辽宁省义县生产以掖107为母本的组合,结果病害很轻,病株率只有5%~10%,亩产量达250~300kg。承德县种子公司生产这些感病组合,从冬麦、春麦混种区的六沟镇,北移到气候冷凉、不种冬麦的三家乡和两家乡,同样收到了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1996年是玉米粗缩病的重发生年,这些制种基地病害依然很轻,产量稳定在250kg左右。有的种子公司到内蒙、宁夏等地制种,效果更好,基本不发生粗缩病。

科学实验和大面积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把一些感病组合安排到不种冬麦或远离冬麦的地区,可大大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来源,从而控制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危害。进行生态防治,调整作物和品种的生产布局,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可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

2 利用MRDV传播途径单一的特点进行药剂防治

大量的科技文献以及近年来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MRDV不能经嫁接、汁液摩擦、种子和土壤传播,也不能经蚜虫、叶蝉、白背飞虱和稗飞虱传播,只能通过灰飞虱和白脊飞虱传播,但白脊飞虱传毒率很低,灰飞虱传毒率高。所以,灰飞虱是传MRDV的主要传毒介体,也是主要的侵染途径,只要控制住灰飞虱,就控制了MRD的发生和危害。

灰飞虱在各地发生世代不同。在我国北方,灰飞虱以老龄若虫在冬麦田或两年生禾本科杂草茎基部越冬。无论是春玉米区还是夏玉米区,都是以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进行传毒。因为玉米不是灰飞虱的最适寄主,只是过渡寄主,其它几代灰飞虱基本不危害玉米。所以,控制灰飞虱传播MRDV,关键是控制第一代灰飞虱。

调查结果表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若虫开始活动,在越冬寄主上完成越冬代,越冬代成虫产卵,孵化出若虫,若虫经几次蜕皮发育为成虫。第一代成虫从越冬寄主病株上取食获毒,于6月上、中旬迁入玉米田进行危害并传播病毒。在春玉米区的承德市,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玉米田的高峰期为6月10~15日,因此,6月10日前后是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

防治灰飞虱的最好办法还是药剂防治。灰飞虱是刺吸性害虫,抗药性较低,一般内吸性杀虫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关键是掌握好防治时机。我们在用呋喃丹种衣剂或呋喃丹毒土防治地下害虫的基础上,在玉米出苗至三叶一心期再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都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996年宽城县植保植检站示范3589亩,防治效果达46.6%,增产种子30%以上。

还可考虑夏病秋防;治小麦,防玉米。夏病秋防,即冬小麦播种时,用内吸性好、持续时间长的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兼治灰飞虱。待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越冬代灰飞虱进入麦田越冬时,再喷一次内吸性杀虫剂,控制越冬虫源和压低越冬基数。

治小麦防玉米,即第一代灰飞虱成虫从小麦田向玉米田迁移前,喷洒杀虫剂,把它控制在扩散前。因小麦接近成熟,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灰飞虱不能在双子叶植物上生存的弱点,在玉米周围种植大豆、棉花等作为保护带,将灰飞虱拒之于玉米田以外,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 依据玉米阶段抗病性显著不同的特点进行栽培防治

玉米不同品种抗病性显著不同,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抗病性也显著不同。陈翼祯等分别在玉米芽鞘期、二叶一心、七叶一心、八叶一心和11~12片叶时接毒,病情指数依次为58.75,67.85,55.00,35.00和2.81。这一结果表明,玉米苗龄愈小,抗病性愈低,愈易被侵染,发病愈重;相反,苗龄愈大,抗性愈强,发病愈轻,在10片叶以后,几乎不能被侵染和发病。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人为的调整播期,提早或推迟播期,避开玉米感病敏感期与灰飞虱一代成虫迁入玉米田高峰期相吻合。最大限度使灰飞虱在玉米苗龄较大时进入玉米田。1994年承德市农科所进行了不同播期试验,选用高感玉米自交系掖107,分别在4月15,25日、5月5,15,25日及6月5,15日播种,结果病株率依次为25.0%,13.1%,2.9%,0.8%,1.2%,0和0。病情指数依次为19.9,10.0,2.2,0.8,1.2,0和0。在此期间内,播种愈早,发病愈重。1995~1997年3年重复了播期试验,均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承德市是春播玉米区,一般在4月15~30日播种,在此期间内,适当晚播,覆盖地膜,加快玉米出苗和生长,可减轻危害。我市大规模的生产实践表明,地膜玉米较露地玉米一般早出苗7~10天,发病较轻,增产30%以上。在冷凉地区,覆盖地膜既是增产措施,又是防病措施,可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需要指出的是,早播与晚播是个相对概念,关键是掌握好出苗期及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玉米田的高峰期,尽可能使玉米提早出苗,使灰飞虱相对延后进地。因为每年冬季和春季气温都有一些变化,甚至是较大的变化。因此,会影响越冬虫源基数和灰飞虱的生长发育进度以及玉米出苗早晚,因此应加强监测,以确定最佳播期。

4 研究抗性鉴定方法,培育抗病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培育抗病和耐病品种的基础是广泛搜集抗源,研究快速、准确的鉴定抗病技术。目前我国有抗源存在,如自交系黄早4,即使是在粗缩病大发生的年份,也很少发病。但抗性鉴定手段还处在自然发病调查的水平上,很少进行接毒鉴定,抗性鉴定技术相对滞后,这不适应抗病育种工作的需要。

利用MRDV抗血清进行抗性鉴定,既能加快检测速度,又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中国农业大学植病系等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制备出的MRDV抗血清效价低,尚未应用于生产实践,所以应加强抗血清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

鉴于MRDV还自然侵染小麦、大麦、燕麦、谷子、高粱和水稻等,还应加强对这些作物品种抗性的研究,以建立起防治体系,控制毒源和毒量,把其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以下。

此外,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玉米的自身抗性也非常重要。实践结果表明,玉米发病后加强管理与不管理大不一样,只要加强管理,就能减轻发病,减少损失。

总之,只要充分利用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中越冬寄主种类少、初侵染来源少、地理分布不均匀、传播途径单一和侵染时间短等薄弱环节,通过调整作物和品种的生产布局,适时晚播,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加强水肥管理,切断其侵染循环中的链条,就能控制其危害。

相关文章

  • 菠菜病毒病药剂防治技术
    菠菜病毒病药剂防治技术

    发病前或发病只有1、2株时,及时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800一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经试验,病毒A效果比较好。及时防治蚜虫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介体,所以及时防治蚜虫很重要,要将蚜虫消灭在发生初期。可喷50%辟蚜雾可湿...

    2232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说明
  • 使用烟雾剂掌握正确方法
    使用烟雾剂掌握正确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由于大棚特有的小气候和蔬菜种植周期性的影响,使得一些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烟雾剂进行熏烟防治,它具有药效高、低残留,省时、省工、省药,不需器械,使用方便,而且一般不会使病害产生抗药性,避免常规喷雾农药的...

    745 农药英文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蔬菜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方法
    蔬菜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方法

    蔬菜在生产栽培过程中,使用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必须谨慎,稍有疏忽,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人、畜、禽生命安全。现介绍如下几种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方法,供各位学员防治时选用。一、植物性或低毒性药剂防治法1、桃树叶治蚜虫用桃叶5公斤,生石灰50克,水75公斤,浸泡24小时,过滤后均匀喷雾。此法不仅能够防治...

    2803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英文
  • 苹果采摘前如何施用农药
    苹果采摘前如何施用农药

    1、禁用的农药有1605、甲基1605、杀螟松、久效磷、甲胺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呋喃丹、福美胂、杀虫脒、涕灭威、林丹等农药。三氯杀螨醇因含有高残留的滴滴涕也不能在果树上使用。2、注意安全期最后一次喷药距采收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的农药有:5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50%多菌灵可...

    1265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桂花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桂花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桂花又名“月桂”、“木犀”、“岩桂”、“九里香”、“七里香”。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树冠圆球形。树干粗糙、灰白色。花簇生,3一5朵生于叶腋...

    285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大棚西葫芦怎样防化瓜
    大棚西葫芦怎样防化瓜

    大棚西葫芦若管理不当,往往会出现化瓜现象。西葫芦化瓜,发病前期无明显症状,后期一经发现,受害瓜则已无可挽救。所以,在生产中应加强预防。西葫芦化瓜属于一种生理病害,它的成囚比较复杂:棚室内高温干旱或低温高湿,导致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弱,特别是造成根系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受阻。如硼、镁、钼等,使植株光合作用...

    1767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
  • 菜田农药基本知识
    菜田农药基本知识

    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且发生普遍。特别是名、特、优、稀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数量的增加,多种新病虫相继出现,老病虫因产生抗性,生产损失越来越重。为了控制病虫,有的菜农不惜加倍用药、违章用药和随意用药来达到生产目的。不但增加了生产投入,同时也加重了农药对蔬菜的污染,影响了蔬菜质量。究其原因...

    417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技术
  • 家居花卉病虫害防治
    家居花卉病虫害防治

    美人蕉锈病美人蕉锈病是我国南方城市中常见的病害,发病率很高,受害植株的叶片会逐渐变褐干枯。究其根源,是由于真菌中的一种柄锈菌,该菌常易被一种锈菌寄生菌所寄生,使原有病斑上出现密集的黑褐色斑,并产生一些开裂的黑色小点粒。这样两种危害相复合,病情加重,病叶卷曲、凋萎。要防治此病,首先要加强庭院卫生管理,...

    859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与病因
  • 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
    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玉米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发病较重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长呈...

    807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英文
  • 雨季择时巧施农药
    雨季择时巧施农药

    (记者陈玉珍)雨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春雨季节里如何施药防病治虫?市消委会发布的2010年第三号消费警示给农民介绍了提高雨季农药施用效果的技巧。市供销社提醒广大消费者,雨季施药应注意五个事项:一是注意观看天气,择时巧施药。在施药后下雨或边施药边下雨的效果最佳,应选择好天气时段喷施,并根据害虫的...

    660 农药名字 病虫害防治
  •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是根据菜田生态特点,全面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生态防治密切配合,保护利用有益生物,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子作用,提倡大面积应用生物农药,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用药,把农药使用量压到最低量,贯彻实行以预防为主,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

    1128 果树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高硒茎花椰菜可防治结肠癌
    高硒茎花椰菜可防治结肠癌

    人体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当摄入比大多数食物供应高的硒时可以降低癌的发病率。美国农业研究局Finley实验室最新研究表明,高硒茎花椰菜可能是抗癌制剂的最好来源。 研究表明,生长在有硒土壤中的茎花椰菜能够聚集很多的硒。茎花椰菜抗氧化物含量高,并含有抗癌活性物质。...

    833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技术
  • 仙客来病害防治方法
    仙客来病害防治方法

    仙客来连年栽培,菌源积累,病害发生越来越重,已成为影响其欣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关键因素。一、主要病害特征1.细菌性软腐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多湿的6~9月份,病原菌先侵染叶柄和花梗。病斑初为白黄色,逐渐变为褐色。晴天时叶先萎蔫枯死,阴天时芽、叶柄和花梗呈水渍状,进而变软腐。病害严重时球茎也腐烂发臭,病部有...

    2045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与病因
  • 香蕉枯萎病有何危害?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香蕉枯萎病有何危害?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香蕉枯萎病称香蕉巴拿马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早有发生,我国台湾省亦早有发现,本病被列为我国对外、对内的检疫对象。1985~1988年广东省的中山、番禺、花都市的广州市近郊的龙牙蕉(过山香)和粉蕉曾较大面积发病,发病率一般3.7%~26%,严重的达到60%,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该病初发...

    995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君子兰炭疽病的防治
    君子兰炭疽病的防治

    君子兰炭疽病病原为盘长孢菌。该病主要侵染叶尖和叶边缘,病状特征与叶斑病相似。发病初期呈现湿润状褐色病斑,有时出现粉红色胶质黏液。发展扩散后呈半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红紫色或暗紫色病斑,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并稍有凹陷。发病后逐渐扩大,四周可见轮纹斑痕呈现褐色。病斑逐渐萎缩干枯,斑上散生着黑色颗粒状物。发...

    853 种植知识 种植技术大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