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通过对果园的病害情况调查,发现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勘、事处果树根部病害主要有:白纹羽病、紫纹羽病、根朽病、根癌病、根腐病、白绢病等。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白纹羽病和紫纹羽病
1.1症状与发生规律
1.1.1白纹羽病是有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开始时细根腐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根表皮呈褐色、水渍状病斑,外表覆有白色羽毛状菌丝层,而且在根周围土粒间形成菌丝束,后期长出黑点,即菌核。地上部分则表现为树势衰弱,叶片萎凋、发黄,早期脱落。由于根系腐烂,极易把病株从土中拔出。感病植株有的很快死亡,有的在年内逐渐枯死,也有的要拖到第2年才枯死。该病以菌丝体、菌索或菌核随着病根留在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由菌核或菌索长出营养菌丝,靠病、健根的接触传染,此外,灌水和农具等也能传病。树势衰弱,土壤粘重、板结,酸性强,低洼积水,偏施氮肥,间种红薯、豆类等作物的梨园发病较重。该病3月中旬至10月下旬都能发生,其中5~7月温度高、湿度大、雨量多有利于病害流行,为发病高峰期。
1.1.2紫纹羽病是有担子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一般分布在土壤表层10~25cm范围,最深达150cm。病菌发育温度为8~35℃,适温26~28℃,最适土壤水分为75%,最适宜PH值为5.2~6.4。病菌以菌索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夏,菌核和菌索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可在土中存活数年。依靠病健根接触、水流及农具接触等传染。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种植过深,树势衰弱,发病较重。
1.2防治方法
1.2.1严格苗木检疫和消毒:禁止调运和种植未经消毒的带病苗木。对重病苗要就地烧毁,对感染较轻的苗木要修剪苗根,采用45℃温水浸根20~30分钟、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根30分钟或0.3%漂白粉溶液浸根30分钟。
1.2.2改善果园管理,控制紫纹羽病危害:清除杂草,开沟排水,防止土壤过湿。隔离病区,发现少数病株应极早挖除,连同残根一起烧毁,再将病株周围的果树挖去,周围挖1m深沟,土壤用2%福尔马林杀菌或改换无病土壤。也可在挖除病株后的四周开沟深1m、宽0.35m,沟内边覆土边撒石灰,防治病菌蔓延扩散。
1.2.3土壤改良:可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挖出病树表土,切除坏死根,用药剂处理后,换入无病新土。
1.2.4灌根处理:在病害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1.2.5避免间作红薯和豆类。
2、根朽病
2.1症状与发生规律根朽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特点是根茎部腐烂的皮层布满白色扇形菌丝层。受害的根先腐烂,然后逐步向根茎部扩展,造成根茎皮层腐烂。病轻者叶片小,色淡,新梢生长量较少,如果烂皮环绕根茎一周,木质部同时腐朽,则整株死亡。根部受伤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特别是施肥位置不当,施肥离主干太近或施肥过量,造成根部肥害,皮层腐烂,根朽病病菌随之侵入危害。
2.2防治方法
2.2.1农业防治: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积水伤根。增施磷钾肥、有机肥和微肥。要注意施肥位置,定植第一年的位置为距苗木30cm以外的范围,第二年应施在树冠外。
2.2.2施药防治:应早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时防治。发现病树,要挖开根区土壤寻找患病部位,清理根茎皮层腐烂部,用小刀彻底刮除病灶,刮下的病皮要集中烧毁,同时要注意保护无病根,尽量减少损伤。清理患病部位后,在伤口处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涂抹,伤口较大还应用薄膜包扎保护。
3、根癌病
3.1症状与发生规律根癌病病原为野杆菌属的一种细菌。主要发生在根茎部和靠近地面的嫁接处,但有时也散生在侧根和主根上。根癌初生时乳白色或略带肉红色,光滑柔软,以后逐渐变褐色到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小的仅皮层一点突起,大的如拳头,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受害病株发育受阻,叶片变小、变黄,植株矮小,果实变小,产量下降或花而不实。这种细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2℃,低于18℃或高于26℃时,发病率低,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最适于此病发生,土壤耐酸碱范围为PH值5.7~9.2,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温度高发病率增高。病原菌在癌瘤皮层内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存活1~2年,故该病菌污染的土壤,两年内不能栽种果树。调运带病苗木造成远距离传播,雨水和灌水也是传播媒介。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凡嫁接、中耕、虫害、修剪等因素造成伤口,都可感染。嫁接部位越低,嫁接口离地面越近,发病越重,将嫁接口埋于土中的发病最重。从侵入到呈现病癌,时间为几周至一年以上。
3.2防治方法
3.2.1严格挑选无病苗栽植。
3.2.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抗性,特别要加强清沟排水,防止土壤积水。适当增施硫酸铵、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以利于造成不利于该菌生长的生态环境。
3.2.3耕作时严禁伤根,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定植要浅栽露砧。
3.2.4彻底挖除带病植株,并集中烧毁。挖除病株的土壤用1%~2%农用链霉素、1%波尔多液或1%~2%抗菌剂401进行消毒,即于晴天将残根挑净,挖松土壤将上述药剂均匀泼入土中。
3.2.5初夏经常检查,对刚出现白色或略带肉红色初生癌瘤植株,可在刮除癌瘤后(刮下的癌瘤一定要带出园外,浸入1%硫酸铜杀菌),伤口涂10%农用链霉素或1%波尔多液杀菌。周围土壤用0.2%~0.5%抗菌剂消毒,隔10~15天,再消毒一次。
3.2.6生物防治:“K84”是一种根际细菌,它能产生核苷酸细菌素,抑制根癌细胞生长,采用K84菌悬液浸种育苗、幼树浸根定植以及切除癌瘤后浇根等均有明显效果。
4、根腐病
4.1症状与发生规律根腐病是一种低温性疫霉菌的真菌病害。有病株、土壤、水和农具带菌传播,孢子在土中越夏。此病已成为果树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在草莓的露地生产中表现尤为突出。春秋二季,适逢土壤潮湿,真菌从根的顶端浸入后,向根心发展,使中心株变为红褐色,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根变为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先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再逐渐向上凋萎枯死。将根茎横切,在中心株部位可见针点褐变。当地温20℃以下,卵孢子发育进入根部。地温在10℃左右、土壤水分多时发病重;地温在25℃时,即使水分多发病也轻。因此,在气候冷凉和潮湿的土壤条件下,此病已成为草莓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常见于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较少。
4.2防治方法避免草莓连作,实行轮做倒茬。秧苗应单独繁育避免秧苗带菌,土壤消毒可采用氯化苦或覆盖薄膜高温消毒。防止田间积水,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可减少发病。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可用支菌丹1000倍液浸苗根效果良好。
5、白绢病
5.1症状与发生规律病原菌属担子菌纲革菌科的伏革菌属,多产生菌核,后期病部有油菜籽大小的白色至褐色菌核,在高温时偶尔也产生担子孢子,外观白粉状。白绢病以菌核越冬,菌核在30~38℃下经2~3天即可萌发。新菌核的产生只需7~8天。病菌的浸染能力很强,大树从发病到植株死亡一般为二、三年,幼树约为半年到一年,菌核少至一个也能使植株致病死亡。病害于生长季均可发生,但以7~8月雨季高温时发展最快,往往春季还正常发育的树在夏季突然迅速枯死。病株地上部分表现减生型症状,叶小而黄,枝条节间缩短,果多而小。此病在鲁中地区多分布在滩地或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园。寄生于各种植物,包括仁果、核果、葡萄、杨、柳、酸枣等。果树受浸染后主要在根茎部发生,表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生一层白色菌丝,很快缠绕根颈,皮层随之腐烂,环切一周则全株枯死。病部为黄褐色或红褐色湿腐,后期皮层组织腐烂如泥,撕开有刺鼻酸味,木质部青黑色是白绢病的主要特征之一。
5.2防治方法建立新园时,避免使用老果树或杨、柳及酸枣的林迹地,也不要刺槐等作护房林,清除土中的残留树根。生长季进行晾根,填土时换以掺有石硫合剂渣或硫酸铜渣的土。对于根颈部以感病变烂的病株,还可以用根接法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