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稻叶
幼虫
成虫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稻蓟马世代历期短,在23~25℃时,完成一代只需15~18天。在广东一年发生15代以上,田间世代重叠,主要以成虫在游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心叶内越冬。稻蓟马是典型的水稻早期害虫,具有趋嫩绿、隐蔽的特性。水稻的生育前期,即秧苗期及本田分蘖期的虫口密度最高,受害最重。尤其3叶期至7叶期是稻蓟马为害水稻的盛期。水稻圆秆拔节后,虫口密度显著下降。雌虫有趋嫩绿秧苗产卵的习性:早秧2叶期见卵,3~5叶期着卵多;晚秧3~5叶期着卵多,6叶期后则少。本田的分蘖期比圆秆期的虫口大几倍。成、若虫都怕光,多隐匿于水稻心叶或卷叶内吸食。为害穗部的蓟马,因食害颖壳内壁或子房,影响结实,造成颖壳变褐或成秕谷。年中夏秋两季,在早、晚稻后期稻秆落黄、稻叶组织粗老之际,大部分害虫急忙转移到田边幼嫩的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秋后以成虫、卵、若虫等各个虫态在再生稻、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冬。无明显的滞育现象,在冬暖年份,尚能继续取食、发育和繁殖,不过发育速度较为缓慢。
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 冬季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虫源。
(2)药剂防治 ①喷雾法:在叶尖受害初卷期,每亩用40%乐果、50%杀螟松、90%敌百虫,或50%巴丹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②浸秧法:在移栽前,把受害秧苗的上半部,放入40%乐果或90%敌百虫的1000倍液浸一分钟,再堆闷1小时后插植 。
(3)药肥兼施法:喷药前,在上述药液中每亩加入150克尿素一起喷雾,能使受害稻苗迅速恢复生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稻蓟马繁殖周期短促,故应重视田间测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