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丘陵地区近几年来水稻水育秧田疫霉病、霜霉病(以下简称“两病”)发生较重,根据1998年调查统计,两病发生面积5200多亩,占调查总面积的31.2%,折实毁苗面积达500余亩,对我市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一、危害症状
稻苗疫霉病属局部侵染性病害,主要危害秧苗叶片。染病叶片起初出现黄白色圆形小斑点,接着迅速发展成灰绿色水渍状条斑,之后病斑急剧扩大,病叶纵卷倒折。湿度大时病斑上形成白色稀疏的霉层,后变成灰白色。稻霜霉病属系统侵染性病害,染病植株矮缩,叶片淡绿,呈斑驳花叶,斑点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排列不规则。孕穗后病株矮缩更为明显,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几乎不能正常抽穗。
二、发病特点
1水育秧田是主要发病田 “两病”是低等真菌所致,在淹水条件下,致病真菌产生游动孢子,孢子借水流传播危害。通过对丘陵地区调查,水育秧田发病重,平均发病面积在1/3以上,而肥床旱育秧田未见发病。
2秧田灌深水或串灌可加重发病 丘陵地区秧田大都选择在靠近塘、坝、库,水源条件好,地势低洼地段,且秧田相对集中,多数无独立排灌沟系,田水串灌,这对病菌传播蔓延极为有利,易造成大面积发病。
3适温多雨天气发病重 1998年,在发病区域内,水稻落谷期主要集中在4月25日至5月5日之间,此期日均温19.6℃,加之苗期降雨量大,秧田大水淹苗,故“两病”发生重。
三、防治方法
1改水育秧为旱育秧 由于“两病”随水流传播蔓延,采用肥床旱育后,切断了病菌传播途径,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2选择好秧田,健全沟系 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好的田块作秧田,发病育秧田不宜再育秧。清除秧田四周杂草,可减少病菌残存量。建立健全灌排沟系,可避免病菌传播蔓延。
3严格剔除病株 对于水稻霜霉病,目前还没有较好药剂防治,因此,在水稻移栽前,要认真清除病株,切忌将病株移栽到大田。
4化学药剂防治 稻苗疫霉病发生后,要立即排干秧田水,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控制病害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