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泡桐腐烂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时间 : 2022-11-11 投稿人 : 瀚盈 点击 :

【症状】 大树主干病斑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下陷,病皮腐烂成褐色,深至木质部,但外表却不变色,所以初期有很大隐蔽性。5~8月病皮内产生许多黑色小点,顶破木栓层外露,为分生孢子器孔口处。湿度大时,分泌灰黄色丝状体为病菌分生孢子角。剥开病皮,在木栓层下有较大的扁圆形黑色小颗粒,直径0.6~2.5mm,为分生孢子器。有时还有成堆的圆形黑色小颗粒,直径约0.5mm,一般约20~30个成一堆,为病菌子囊壳。病斑于每年冬、春季节向外扩展一圈,宽窄不一,纵向比横向扩展快。后期病皮暴裂,木质部裸露,呈阶梯状下陷,病部横断面成扁圆形。

泡桐腐烂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 植物病虫害

1~3年生幼树干部发病,病斑很明显,为褐色,病斑很易围绕树干一圈,引起全株死亡。病皮木栓层下均为黑色扁圆形小颗粒,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泡桐腐烂病

【分布】泡桐腐烂病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陕西及湖南等省,危害楸叶桐(Patdownia catalpifoiia)、兰考桐(P.elongata)、毛泡桐(P.tomentosa)、白花桐(P.fortunei)等。

【危害】1981~1982年,此病在山东省东部的招远、掖县、青岛及潍坊等地发生。1985~1988年向西扩展蔓延到济南、宁阳、滕州、荷泽、鄄城、沂水等县市;同时病情也逐渐加重。如诸城县农桐间作林有十多万亩,80年代初泡桐腐烂病病株率为0.5%~5%,到1988年病株率66%~94%,因病株材质下降,无培养前途而砍伐,仅剩下几千亩。荷泽市是山东省泡桐林集中产地,1988年发病重的地块病株率为30%;曹县郑庄乡卢庄村1988年病株率为26.4%,1991年为56.4%;沂水县潘池村地处海拔700米阳坡新发展泡桐林,树龄3~5年,虽然生长旺盛,1988年病株率达55%。另外,病区的很多村庄四旁的泡桐病情更为严重,泡桐病株率达95%以上,感病指数为67.1。河南、安徽等省也轻重程度不同地发生。

【病原】病原菌为泡桐黑腐皮壳(Valsapaulowniae Miyabe et Hemmi),外子座内有一扁圆形分生孢子器,单腔,但器壁有皱折,直径687~2500μm,高950~1200μm,颈长625~725μm,颈四周有发达的菌丝体,器壁厚45~75μm,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2~3次轮生及对生分枝,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大小4.9~6.3μm×1.4μm,孢子发芽前膨大呈椭圆形或卵圆形,10.2~15.0μm×6.8~7.7μ。

内子座一般集生20~30个子囊壳,多的可达40多个,直径2~5mm;子囊壳基部近球形,直径217~670μm,壁厚35~50μm,颈长832~1332μm,壳内密生子囊,子囊棒形,43.8~62.5μm×8.510.2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10.0~16.8μm×2.5~3.1μm,孢子发芽前膨大呈长圆柱形,为17.0~28.9μm×6.8~10.2μm。

菌落在PDA上(20~25℃)培养,初为白色,5~10天后为淡黄色,交织紧密,似毛毡状,不易产生分生孢子座。菌落在温度为5,7,10,20,25,30,33,35℃下培养五天,直径分别为0,1.1,1.4,4.4,6.8,8.5,6.9,0.93及0cm。

该菌在其它营养条件配合下,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以麦芽糖、蔗糖为好。对氮源利用以蛋白胨最好,其次是牛肉膏,说明该菌生长需多种氨基酸作氮源。

菌落在加缓冲液的PDA及PD中仅能在pH2~4生长,以pH3最好。在未加缓冲液的PDA(pH=7.0)及PD(pH=7.45)内生长也较快,这是因为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酸,酸化了基质为本身生长创造了适宜的pH。

【发生规律】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以25℃发芽最快,发芽率最高达95%以上,但在温度低至0~10℃经过10~15天,它们的发芽率仍可达50% 90%。

两种孢子在20℃,有营养条件,相对湿度95%~100%发芽最快,发芽率最高,达95%;如相对湿度93%,分生孢子经5天发芽率达90%,子囊孢子3天达90%;相对湿度90%,分生孢子经7天发芽率达70%,子囊孢子经5天达60%。

1~4年生幼树的病斑内通常产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而大树病斑内,多数为子囊壳。多雨年份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多,反之则少。或仅有子囊壳,而无成熟的子囊孢子。越冬的和当年产生的两种孢子均是病菌侵染来源,借风雨和带皮原木、病树调运传播。以分生孢子出现的机率多,侵染占优势,而且分生孢子的侵染致病力比子囊孢子的要强,人工接种前者比后者侵染形成的病斑要大。

病斑内菌丝是老病斑复发的重要侵染来源。解剖病斑分离培养,菌丝可蔓延到离病斑顶端30cm,深至3cm处木质部。经电镜扫描观察,菌丝主要在导管中蔓延。

据在试验地人工逐月接种,5~8月接种的不发病,9月至翌年4月接种的病菌才能侵染发病,此时泡桐生理活动减弱处于感病状态。病菌潜育期受寄主及环境条件影响,最短为15天,最长145天。10月下旬开始发病,至翌年4月中、下旬病斑停止扩展。其中10~12月病斑扩展缓慢,1~4月份快。很多1~2年生幼树上的病斑到4月上中旬环绕树干一圈引起全株枯死。据在山东省招远、宁阳县三年调查,老病斑于每年1月上、中旬开始复发,复发率逐月增加。至4月初病斑复发率为76%~85%,少数部分病斑自行愈合。

据调查,如泡桐苗木质量差,造林不符合技术要求,以及泡桐栽植密度大,不及时抚育间伐,被压木,干部保护不善,人畜等造成伤口等,则发病重。在病区村庄四旁的泡桐发病特别重的原因是人为活动伤口多,又如泡桐栽植立地条件差,在粘土洼地,树势弱,伤口不易愈合,则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泡桐林栽培管理,选用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提高造林质量,栽植合适密度,及时修枝间伐。修枝应在晚春进行,伤口平滑,以利愈合;保护干部,减少伤口。在病区应大力清除侵染来源,对无培养前途病株或病死株及早砍伐,病皮剥下烧毁。发现病斑,为防止扩大和减少菌源,在生长期7月份前刮除病斑。再刮去病斑四周1~2cm左右的好皮,上下刮去好皮2~3cm,并用利刀在病斑上下好皮上划纵道数下,深至木质部(有利药液渗入木质部)。涂25%多菌灵50倍液,或50%退菌特50倍液,或苯腐灵4倍液,或菌毒清100倍液,或40%福美胂50倍液。待药液干后,涂黄油厚约1mm,保护木质部,防治效果很好。

( 0 B )

相关文章

  • “以螨治螨”技术为绿色果品保驾
    “以螨治螨”技术为绿色果品保驾

    说到“螨治螨”在江西安远县广大果农中已不是什么陌生事了,从2004年我县开始释放捕食螨至今已有三年的试验历程,2006年初县农业局将“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工程列为农业10+1创新工程的重心来抓,并选定在欣山镇、车头镇等脐橙主产区开展“以螨治螨”试验示范工作。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

    931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与病因
  • 番茄嫁接防治青枯病技术
    番茄嫁接防治青枯病技术

    番茄青枯病(农民称“发瘟”)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侵入病株维管束为害,堵塞输导组织并产生致病毒素使细胞中毒,造成植株萎蔫死亡。该病传染性强,茄科作物连作地和高温多雨的不良天气,极易造成大面积发病,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成为世界性的顽症。目前,国内外在育种方面进行了大...

    2123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是保护地黄瓜最严复的流行性病害。在生产中,大量反复施用各种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农药残留量高,因而对食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由于病菌的抗药性增强,给进一步防治该病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无公害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技术。...

    784 病虫害防治 农药
  • 种子播前十法防病
    种子播前十法防病

    1、用1000倍金霉素或链霉素泡种子两小时后洗净,可防治白菜软腐病。2、用50℃水泡种子15~20分钟可防治黄瓜炭疽病,角斑病。3、用50℃水泡种子15~20分钟可防治萝卜黑腐病,处理30分钟可防治茄子黄萎病。4、以52℃水泡种子30分钟,可防治蕃茄早疫病、斑枯病、大葱霜霉病。5、以300倍福尔马林...

    635 农药使用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主要花卉病毒的种类和发生状况 (二)
    主要花卉病毒的种类和发生状况 (二)

    6.一串红病毒病一串红病毒病又称一串红花叶病,是一串红最常见的病害,全车各地均有发生。植株感病后,叶片主要表现为深浅绿相间的花叶、黄绿相间花叶,严重时叶片表面高低不平,甚至呈蕨叶症状,花朵数急剧减少,植株矮化。病原野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一串红病毒1号(Salviaviru...

    1431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禁忌
  • 警惕玉米苗期三种病害
    警惕玉米苗期三种病害

    一、镰刀菌苗枯病该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流行发生。其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相对较重。同时,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和重氮肥、少磷钾肥地块相对较重;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也相对严重。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且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幼...

    2633 农药使用说明 种植病虫害原因
  • 枇杷黄毛虫-果树病虫害
    枇杷黄毛虫-果树病虫害

    名称:枇杷黄毛虫学名: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类属:鳞翅目,夜蛾科目录1. 相关图片2. 分布与危害3. 形态特征4. 发生规律5. 防治方法6. 防治药械相关图片枇杷黄毛虫成虫枇杷黄毛虫危害茎叶状分布与危害枇杷黄毛虫学名Melanographia fle...

    1457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防治
  • 使用农药要注意那些卫生问题
    使用农药要注意那些卫生问题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现广泛应用于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由于用途广泛,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在使用中要切实注意:、 施药者必须身体健康,无精神或神经疾病、肝、肾疾病、皮肤病等。妊娠期和哺育期妇女及儿童不宜参与施用...

    2291 农药使用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美国紫叶极品红栌容器育苗病虫害
    美国紫叶极品红栌容器育苗病虫害

    美国紫叶极品红栌(Cotinus coggygria Atropurpureus)属于漆树科、黄栌属植物,原产地美国,为美国黄栌的变种,与黄栌的变种紫叶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purpurens Rehd)不同。近几年来,我国进口美国红栌种子,价格昂贵。为提高其发...

    2260 种植常识 种植方法
  • 增加大棚黄瓜雌花四招
    增加大棚黄瓜雌花四招

    黄瓜花芽分化早,在成苗期花芽分化就基本完成,但又具有可塑性,可人为地创造适宜条件诱导雌花花芽分化。主要措施如下:一、选种 将高质量的黄瓜种子,在良好的贮藏条件下存放1年后用于生产,可以提高雌花比例。二、摘心 在黄瓜主蔓有25片叶时进行摘心;侧蔓结瓜的品种,当结有1—2条瓜时要对侧蔓进行摘...

    1403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技术
  • 如何防止药害产生
    如何防止药害产生

    在棚室蔬菜生产中,随着杀虫剂、杀菌剂和各种植物激素应用的增加,药害会时常发生。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连阴天的缘故,棚室中很长时间没有用药,遇有晴天,菜农朋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喷施杀菌剂,但是喷施完以后药剂不能被完全吸收,第二天遇有连阴天,药害就会普遍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及时掌握蔬菜药害症状,采取防治...

    312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种苹果干腐病的防治
    种苹果干腐病的防治

    苹果干腐病又称胴腐病,是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  1.症状  幼树受害时,初期多在嫁接部位附近形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沿树干向上扩大,严重时会枯死,病斑上有很多突起的小黑粒点。大树受害时,多在枝干上散生湿润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部溢出浓茶色黏液。病斑在枝上纵向发展严重时会致整个枝干发病,病斑后期失水形成...

    2432 苹果 农业种植方法 枝干 稀释液 干腐病 福美砷
  • 细菌农药施用注意事项
    细菌农药施用注意事项

    细菌农药属生物制剂,杀虫效果与细菌的数量及活性有关,使用时对气象条件要求较严,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温度:适宜温度为20℃以上。如温度偏低,细菌农药的活性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慢,活性蛋白质不易发挥作用,据试验,在25-30℃条件下施用,药效比12-15℃条件下施用高1-2倍。二、湿度:环境湿...

    2256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病虫害原因
  • 桃树6月份的防病治虫
    桃树6月份的防病治虫

    一、 注意防治桃黑星病:6月,桃果继续受到病菌侵害,5月初侵染的果实,6月中下旬先后开始发病。该病的特点是:在果面形成星状病斑,病斑只在表皮,不深入果肉,严重时表面变黑,开裂,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往年有该病发生的桃园,6月仍应喷药,预防浸染(药剂参照梨树黑星病)。二、 防治桃粉蚜:桃蚜全部迁飞离开...

    388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
  • 蘑菇菌盖斑点病症状与防治
    蘑菇菌盖斑点病症状与防治

    一、症状:病菇盖表面初凹凸不平,后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斑,有时连成较大病斑。湿度大时菇床上病菇长有白色子实体,严重的菌褶多粘在一起。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一般由覆土带入菇房,经气流进行传播蔓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利其发病。三、防治方法:1、发病后加强菇房通气,降低湿度,防止病害蔓延。2、及时...

    1406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