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网
--------------------------------------------------------------------------------
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是加强植物检疫,以轮作和合理栽培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保护无病区,封锁、消灭零星病区,控制重病区为害。
(1)严格检疫制度,严把引(调)种关,坚决杜绝从病区调入带病种子。(2)新病区、零星发病的地块就地封锁、就地消灭。小麦留茬15厘米以上收割,单收单打,不做种,麦糠不沤肥,严防病菌扩散。初发地块停种寄主作物,改种大豆、高粱、蔬菜、甘薯、棉花等非寄主作物2-3年,以达到就地消灭的目的。(3)老病区、重病区综合防治,控制为害。病株率在20%以上病情处于继续上升的病地,种植以抗(耐)病品种为主,兼顾丰产优质品种;病株率在20%以下,情处于衰退状态的病地,种植以丰产优质品种为主,兼顾抗(耐)病的品种。鲁麦8号、鲁麦12、鲁麦14、烟农1934、昌乐5号等对全蚀病及根病具有较好的抗(耐)特性,应因地制宜在病区种植。(4)搞好生态防治,提高健身栽培技术。重病地实行隔季或隔年轮作,麦棉轮作、麦菜、麦油轮作,逐步改变单纯推广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的禾谷类作物连作的旧格局,以切断土壤全蚀病面积积累的势头,控制病情发展。大面积连作换茬有困难,可保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以稳定作物生态、促进土壤中专化性颉抗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亦可起控制为害的目的。病田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圈肥3000-5000千克。铺施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15千克,缺钾、缺锌地块补施硫酸钾10千克、硫酸锌1千克。适时晚播,以避开秋苗期侵染高峰。(5)提倡春季喷药,控制病情发展。全蚀病在秋苗和拔节期有2次侵染高峰,但在根部和茎基部的发展蔓延主要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因此,选用内吸传导作用的杀菌剂。在拔节期喷1-2次,可抑制全蚀病在根和茎部的蔓延。40%多病宁可湿粉剂(又称复方羟锈宁),667平方米120-150克对水100-150千克,顺垄浇灌茎基部1次,抑菌控病增产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