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果实熟腐病
1.1 症状 猕猴桃接近成熟时,在果实上出现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剥开皮层显出微淡黄色的果肉,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深至果肉中间乃至整个果实腐烂。为贮藏期重要病害。
1.2 病原菌 属葡萄座腔菌。
1.3 侵染过程 病菌借风、雨、气流传播以及修剪造成的枝条伤口感染。在20℃气温条件下经14~21天潜伏期后侵染果实(即谢花后3周左右开始侵染幼果),在果实成熟期表现症状。
1.4 防治 农业防治 ①冬季清理果园 结合修剪,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菌寄生场所。②幼果套袋
谢花后1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幼果。药剂处理 从谢花后2周至果实膨大期(5~8月)树冠喷施50%多菌灵800倍液、1∶0.5∶200波尔多液或8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3次,喷药间隔20天左右。
2 根腐病
2.1 症状 初期在根颈部发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后生白色绢丝状菌丝。病部的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有酒糟味,菌丝大量发生后经8~9天形成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淡黄色。以后下面的根逐渐变黑腐烂,从而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2.2 病原菌蜜环菌属。
2.3 侵染过程 病原以菌丝在被害部位越冬。在贵州省5月开始发病,7~9月是严重发生期,10月以后停止发病。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园时有发生。
2.4 防治 ①雨季搞好开沟排水工作,定植不宜过深,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②树盘施药在3月和6月中、下旬,用代森锌0.5kg加水200kg灌根。
3 蒂腐病
3.1 症状 受害果起初在果蒂处出现明显的水渍状,以后病斑均匀向下扩展,果肉由果蒂处向下腐烂,蔓延全果,有酒味,病部果皮上长出一层不均匀的绒毛状灰白霉菌,后变为灰色。为贮藏期重要病害。
3.2 病原菌葡萄孢菌。
3.3 侵染过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通过气流传播。春季先侵染花引起花腐。果实感染发生于采收、贮藏过程中。
3.4 防治 ①搞好冬季清园工作。②及时摘除病花集中烧毁。开花后期和采收前各喷1次65%代森锌500倍液。用药应尽量使药液着于果蒂处。
4 叶蝉
被害叶面,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渐扩展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树体衰弱,产量锐减。
4.1 生活习性 据调查,1年发生4代,以第4代成虫在冬季绿肥作物和杂草丛中越冬。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产卵,卵产于叶背靠近主脉的叶肉内,顺主脉呈条状。第2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全年发生高峰期。
4.2 防治 ①选择抗虫品种。②加强通风透光。③清除果园内及果园四周的杂草,冬季绿肥及时翻耕回田。
4.3药剂防治 用40%氧化乐果1∶1200倍液、10%多来宝1∶2500倍液、25%敌杀死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施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5 吸果夜蛾
以鸟嘴壶夜蛾和枯叶夜蛾为主。果实近成熟期,成虫口器刺破猕猴桃果皮而吮吸果汁。约1周后,刺孔处果皮变黄凹陷并流出胶液,其后伤口附近软腐,并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水渍状斑块,最后整个果实腐烂。
5.1 生活习性 1年发生3~4代,幼虫及成虫均可越冬,在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形成3个发生高峰期。为害猕猴桃果实多为第3代成虫。
5.2 防治 ①搞好清园工作。②果实套袋。③用8%糖和1%醋的水溶液加0.2%氟化钠配成诱杀液诱杀。
6 蝙蝠蛾
以幼虫在树干和主蔓基部的皮层及木质部为害。
6.1 生活习性 在贵州省1年发生1代,少数2年发生1代。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第2年4月中旬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颈内蛀食,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出现。
6.2 防治 ①保护天敌: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均对蝙蝠蛾发生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清除果园杂草和野生寄主:结合修剪,剪除受害藤蔓烧毁。③人工捕杀:发现树干基部有虫包时,撕除虫包,用细铁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④药剂防治:用50%敌敌畏50倍液滴注或用棉球醮药液塞入蛀孔内。孔口用湿泥堵塞,毒杀幼虫。初龄幼虫活动期在树冠下及干基部喷10%溴氰菊酯2000倍液,消灭2~3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