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如何防治绿豆枯萎病?

时间 : 2023-03-05 投稿人 : 花海园艺 点击 :

绿豆枯萎病俗称死苗、烂腰、烂根等 ,实际上是绿豆的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和立枯病4种病害的通称。是绿豆苗期的主要病害,河南省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出苗后半月左右发生较重,一直延续到花荚期,轻者缺苗,重者点片枯死,造成断垄减产。这几种病害,能在绿豆植析上单独发生,或几种病害在同一绿豆植株上混合发生。其共同特点是患病植株地上部茎叶凋萎枯死,根茎维管束变色坏死。

(1)病害的识别:

茎腐病:一般发病率为10%-20%,侵染部位在主茎第一对单叶下,或根茎的中上部。表面产生不规则状的斑块,逐渐向纵横扩展,最后形成浅褐色的环形病斑,阴断了养分、水分的运输,地上茎叶因失水而萎蔫枯死。土壤潮湿时,病部表皮呈褐色软腐,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斑点,始花后,感病植株常出现主茎、分枝枯死现象。

青枯病:病菌侵染部分在根部,使根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侧是很少,形似“鼠尾“植株表现矮小黄化,叶片由下而上渐次变黄、干枯、脱落直至整株死亡。病菌主要由土壤、病残植株和种子带病。在田间病菌借风雨和流水传播。在高温多湿或土壤黏度大和排水不良的地里发生较重。

立枯病:被害幼苗根及茎基部产生不规则病班,呈红褐色菌丝,茎内外产生棕色扁圆形子菌核。渐腐烂干枯,部份幼苗萎蔫而死,部份虽能生长,但长势很差,还有少数在子叶展开尚未展开前便死于土内。立枯病寄生广泛,在土内存活时间长,以菌核潜藏在土中越夏。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首要的防病措施。

轮作倒茬:土壤是这类病菌侵染的重要场所,与其它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倒茬,防治效果十分显著,一般2年-3年轮作一次。

增施无病肥料:对于土杂肥,要充分沤质,腐熟后施用,杜绝肥料传播途径。

加强管理:细心管理,谨防机械创伤侵染,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拔除病株,减轻为害。

药剂防治:用25%的多菌灵拌种,一般用种子重量的0.2%-0.5%,对茎府、根府和立枯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关文章

  • 莴笋裂茎原因及预防措施
    莴笋裂茎原因及预防措施

    莴笋裂茎严重影响莴笋品质,许多菜农常因不能有效预防莴笋裂茎,而使其经济效益严重下降。为提高莴笋品质,降低菜农损失,现将裂茎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要介绍如下:裂茎原因 裂茎多发生在收获期,其原因很多:一是与水肥有关,水肥供应不均,忽旱忽涝,特别是在肉质茎成熟时,外皮已木质化,此时大量浇水,肉质茎突然膨大,表...

    860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英文
  • 柿树炭疽病防治技术
    柿树炭疽病防治技术

    一、症状特征: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近园形、凹陷,病斑直径5-10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空气潮湿时病部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分生孢子团)。一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新梢发病初期,发生黑色小圆斑,后扩大呈椭...

    514 病虫害防治 农药种类
  • 月季花叶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月季花叶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其症状表现因月季品种不同而异。有的表现为花叶;有些在叶尖或中部,或近叶基部出现一条淡黄色单峰曲线状褪绿带,或呈系统环斑、栎叶状褪绿斑;有些表现黄脉、叶畸形及植株矮化。2、病原及发病现状:花叶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引起月季花叶病的病毒目前我国已知有3种,即月季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及南芥莱花叶...

    2703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新型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甲酰胺磺隆
    新型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甲酰胺磺隆

    甲酰胺磺隆(foramsulfuron)是安万特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与其他磺酰脲类除草剂一样,也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主要用于玉米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在玉米田甲酰胺磺隆经常与碘甲磺隆钠盐(iodosulfuron-methysodium)混用,以扩大对...

    984 农药名字 病虫害原因
  • 石榴早期落叶病症状及防治
    石榴早期落叶病症状及防治

    早期落叶病包括多种病,从病斑特征上可分为褐斑病、圆斑病和轮纹斑点病等数种,其中以褐斑病危害最为严重。病害严重时,造成早期大量落叶,使树势早衰,花芽少和测量降低。1、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初期先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上发生。褐斑病叶的病斑初为褐色小点,以后发展成针芒状、同心轮状或混合型病斑,病斑上的黑色小颗粒...

    1371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芍药菌核病的防治
    芍药菌核病的防治

    芍药菌核病的症状:该病危害牡丹的叶、茎及花蕾。叶片受害时,病斑呈油渍状,灰白色至褐色。茎部一般在接近地面处受害,病部初为水渍状褐色病斑,以后腐烂部位逐渐扩大。幼芽受害,初期出现油渍状斑点,以后变褐色,幼芽萎凋、下垂。花蕾受害则出现褐色病斑而枯死。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被害部位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最后形...

    2879 芍药 农业种植教程 芍药病害防治
  • 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药剂防治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

    688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说明
  • 花卉病虫害冬季防治
    花卉病虫害冬季防治

    进入冬季,大部分花卉病虫便以各种方式进入越冬(或休眠)状态。这一时期各种病虫基本上不活动,正是进行防治的好季节。一、清洁园圃大多数花卉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园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待来年条件适宜时再出来活动。因此,在冬季将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可以大大地减少...

    2946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如何防治玉米干腐病
    如何防治玉米干腐病

    玉米干腐病症状该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被有些省市列为检疫对象。东北发生重,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都有发生。玉米地上部均可发病,但茎秆和果穗受害重。茎秆、叶鞘染病多在近基部的4—5节或近果穗的茎秆产生褐色或紫褐色至黑色大型病斑,后变为灰白色。叶鞘和茎秆之间...

    800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大蒜白腐病和菌核病防治技术
    大蒜白腐病和菌核病防治技术

    大蒜白腐病和菌核病防治技术 大蒜白腐病和菌核病在我国秋播蒜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一般减产30%~50%,重者绝收。同时,还为害葱、韭菜等葱属作物。 【症状】两病发病过程均为叶片(外叶_内叶)。叶鞘(假茎)_蒜头。 (1)白腐病。初期,外叶叶尖出现褐色或黄褐色纵条斑,植株生长阻滞、黄化;后病情向下(内...

    852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水稻秧苗白化病与防治
    水稻秧苗白化病与防治

    一、症状  从三叶期开始发病,初时叶尖变白,后沿主脉向下扩散,延伸至叶基部,在从中脉向两侧叶缘发展,最终全叶呈白色,也有的叶呈白条状,叶缘仍保持绿色,叶鞘颜色褪淡、变紫,后转为黄褐色,有的秧苗病势发展很快,几张绿色叶片同时发生病变,变成白苗,以后新生的叶片和分蘖的叶片也是白色的,病势发展较慢的,一般...

    673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黄瓜保护地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黄瓜保护地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在黄瓜栽培过程中,由于温室和塑料大棚的发展,黄瓜病害发生情况较为复杂,发生较普遍,危害严重的有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1 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全世界分布的病害。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是黄瓜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在保护地栽培中经常见到。它是一种由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潜...

    1948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葡萄三种病害的防治
    葡萄三种病害的防治

    在我们已经知道葡萄30多种病害当中,以发生黑痘病、炭疽病和白腐病危害性最大。它们都以危害葡萄的成果期间,时间在7—8月份,严重的时候,即可以影响葡萄的品质、又会导致葡萄减产减收。现将这三种病害防治介绍如下:一、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1、及时摘心、裁剪副梢;要及时帮蔓,以防止树冠过于郁闭,改...

    770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
  • 山鸡葡萄球菌病症状及防治
    山鸡葡萄球菌病症状及防治

    山鸡葡萄球菌病,也是山鸡常风病:主要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引起葡萄球茵感染,主要侵袭雏鸡和育成鸡。 临床症状 眼型:最初症状,流泪,眼结膜红肿,有粘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稍后发生头部肿大,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条件改善后,病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有时也会全身感染而致死亡,雏鸡患曲霉茵...

    2364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香蕉煤纹病防治方法
    香蕉煤纹病防治方法

    病斑多出现于叶缘,与以上两种叶斑病的症状常不易区别。但此病病斑多呈短椭圆形,褐色,斑面轮纹较明显,病斑在叶背上长有暗色霉状物。这三种叶斑病都是真菌性病害,靠风、雨传播,其防治方法如下: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注意不偏施氮肥,但应增施钾肥;合理排灌,尤其应及时排除蕉园积水,使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植...

    2444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