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时间 : 2023-03-10 投稿人 : 君荷 点击 :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多方面原-因导致斑点叉尾鮰疾病发生率较高。斑点叉尾鮰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非病源性疾病,主要包括应激反应、水体污染、营养失调等因素造成的疾病;第二大类为病源性疾病,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造成的疾病。

一、非病源性疾病

1.应激反应引起的鱼病

症状:下颚、鳍基充血,体表呈块状变色、发白、长水霉。

发病时机和原-因:(1)在高温季节(水温12℃以上)鱼种出池时操作不当,在进箱后马上发病;(2)在低温季节鱼种出池时操作不当,在第二年3、4月份发病。

防治方法:应激反应引起的鱼病,以预防为主,以规范的操作方法促使鱼体不产生破坏性的应激,增强鱼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1)鱼种出池时的去应激操作:先停食1d;第2 d拉-网,收网密集几分钟后即放回原-池;第3 d拉-网,上捆箱,不操作,捆6-8 h后放回原-池;第4 d拉-网,上捆箱,3 h后再开始操作;(2)网箱中的练网操作:先停食1 d;第2 d上午把鱼赶集中,6-8 h,其间密集3次,再放开;第3 d上午把鱼赶集中,3 h后再开始操作;(3)在每年1、2月份,水温低于12℃时最好不要对鱼种进行出池运输;(4)发病期间不要天天清箱,3-4 d清一次即可;(5)发病后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抗应激(每t饲料1kg),如有腹水、肠炎等并发症另加内服消炎药。

2.水体污染引起的鱼病:这种病在进行网箱养殖时特别突出。

病因:相对固定的、高密度的网箱养殖,会使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集中在网箱的正下方的库底,沉积物的厌氧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水库同温期的水体垂直对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将库底的有害物质引向水面,造成网箱鱼发病,甚至大量死亡。

流行情况:(1)水库发生垂直对流的时间(同温期)随水深而变,水越深发生的时间越晚。华中地区水深8m左右一般在10月初;水深10-15m一般在11月初;(2)毫无征兆集中大量死亡。

预防方法:在同温期到达前移动网箱离开原-养殖区。

3.营养失调引起的鱼病:主要是肝胆综合症。

病因:饲料蛋白、能量比失衡,能量物过多,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营养代谢失调、脂肪过剩,在生长速度较快时更易发生此病。

症状:病鱼外观个体肥大,体型粗短,肚大体圆,手感轻,下颚充血,解剖观察鱼的心脏、肝脏肥大,腹腔脂肪较多,严重者可见肠壁、肝脏均有脂肪沉积,甚至有脂肪肝现象,有时肝脏呈花斑状,黄色、白色、深绿色,肝尖出血或肝脏出血,胆囊肿大,腹腔内有血水,肠道充血。

危害:在越冬或转运过程中容易死亡,平时的养殖中这种鱼往往最先发病。

治疗:使用营养全面的饲料,满足鱼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可定期服用“EZO保肝散”预防。

二、病源性疾病

1.病毒性疾病:常见的是疱疹病毒。

流行情况:目前在国内发病还不多见。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水温25-30℃时发病严重。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主要危害12cm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d,死亡率可达95%以上,残存鱼生长缓慢。

主要症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黄色腹水,鳃丝和肠道发白。发病前期只能依据发病季节和鱼体活动来作推测(包括游泳异常,出现打转,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不久沉入水底),中后期可见鳔线管发红。

防治办法: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降低水温到20℃以下可以减少死亡率,但生产中很难操作,只能加强预防。以下的几种方法对疾病的预防或控制有一定的作用:(1)0.1g/m3强氯精全池泼洒;(2)三黄粉内服7d;利巴韦林内服4 d,10mg/kg鱼体重;聚维酮碘按厂家说明内服;(3)土法疫苗,实践证明此方法效果非常好;(4)该病一般在鱼种体长12cm以下时发生,建议前期使用高档斑点叉尾鮰鱼种料,尽快将鱼种养到12cm以上以降低发病率;(5)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鱼的免疫机能。

2.细菌性疾病:

2.1爱德华氏菌病:致病菌为爱德华氏菌。

流行情况:各种规格均有发病,以100g左右鱼种多见。水温在18-28℃之间均可发生,尤其在22-28℃之间多发。

主要症状:腹部肿大,头骨中央刚开始时起瘤或出现红点,继而腐烂,露出头骨,严重时肝脏腐蚀成空洞,鳔的外壁充血。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防治办法:(1)在水温升至22℃以前加强预防;(2)烟酸诺氟沙星或盐酸土霉素按25mg/kg鱼体重内服,连用5d为1个疗程;(3)氨苄青霉素或交沙霉素内服,连续5 d;(4)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浸泡,连续2次,中间间隔1 d。

2.2烂尾病

发病时间及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春末夏初,水体水质较差的鱼池和网箱中感染水霉后容易发病,初期尾部皮肤变白,失去黏液,肌肉红肿,尾部蛀鳍。实验室人工感染后3d发病。

防治办法:(1)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池前用1-3%的食盐水溶液洗澡,至鱼出现浮头时为止;(2)尽量防止鱼体受伤;(3)用2-3g/m3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漂白粉5-8g/m3浸泡,15-20min;(5)五倍子每口网箱用100-150g煮水泼洒,连续3d,1次/d;(6)内服氟苯尼考,10-15mg/kg鱼体重,连续5 d,每 d分2次投喂。

2.3柱形病

主要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实际生产中发现,池塘鱼种培育过程中如果停食太早,转入网箱后特别容易发生此病。

治疗办法:(1)五倍子煮水全池泼洒,用量:2-4g/m3;网箱100-150g/箱煮水泼洒;(2)用1-3%的食盐水浴至鱼有不安状;(3)氟苯尼考内服,10-15mg/kg鱼体重,连续5d,每 d分两次投喂;(4)盐酸土霉素25mg/kg鱼体重内服,连续5 d,每 d投喂1次。

2.4烂鳃病

发病时间及主要症状:主要由柱状嗜纤维菌引起,该病一般在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春末至夏秋为流行盛期,时间连续较长,发病严重时能使当年鱼大量死亡。

前期鳃丝上出现颜色不均匀变化,中期出现白色或灰色病变,严重时鳃丝末端坏死甚至出现缺损,常有淤泥附在上面。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常被腐蚀成略呈圆形的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鱼的鳃丝被破坏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呈现浮头状,甚至在换清水之后,仍有浮头现象。

治疗:(1)春夏疾病流行季节,必须保持池水清洁,天然饵料丰富适口,且及时进行分养;(2)苗种下池前用2%食盐溶液浸浴5-10min,对预防及早期治疗有效;(3)发现有发病预兆,每m3水体用1g漂白粉泼洒全池;(4)氟苯尼考内服,10-15mg/kg鱼体重,连续5d,每 d分两次投喂;(5)盐酸土霉素25mg/kg鱼体重内服,连续5 d,每 d投喂1次。

2.5细菌性败血症

流行情况: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成鱼和鱼种都有发生,危害大,死亡率较高。

主要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伴随肌肉出血,各鳍条溃烂缺损,严重的可见肌肉充血、鱼鳔充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μ-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治疗:(1)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浸泡或者挂袋;(2)氟苯尼考氟苯尼考内服,10-15mg/kg鱼体重,连续5d,每天分两次投喂或烟酸诺氟沙星内服,20-25mg/kg鱼体重,连续5 d,1次/d;(3)注意发病期间不要动网箱。

2.6急性暴发性肠道败血症

流行情况:成鱼和鱼种均可发生,多见于鱼种,病程2-4d,死亡率高,在各种水温、季节都可以发病。

主要症状:后肠套叠,严重时甚至发生断肠现象。各鳍条基部轻微充血,肠道充血,肠内无食物,胸鳍、腹鳍、尾鳍边缘发白,部分鱼出现肌肉充血现象。

治疗:(1)降低饲料的投喂量30-40%;(2)外用药为辅,内服为主;(3)盐酸土霉素内服,25mg/kg鱼体重,连续5d,1次/d;(4)烟酸诺氟沙星内服,20-25mg/kg鱼体重,连续5 d,1次/d;(5)切勿洗箱、换箱、兜箱浸泡。

3.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和绵霉。

流行与症状:在水温13-18℃容易发生,主要原-因是鱼体受伤后引起,捕捞、产卵等操作造成的损伤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病灶通常会使水霉、绵霉侵入感染。被感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

治疗:(1)在拉-网和运输过程中,操作要细致,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2)操作结束后,可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15min。鱼种下箱时不建议使用超高浓度甲醛或高锰酸钾浸泡,容易严重灼伤体表组织及鳃组织;(3)若病情严重可将池水放浅,用3-5mg/L的治霉灵全池泼洒;(4)用2g/m3的高锰酸钾泼洒有一定作用。

4.寄生虫性疾病:

4.1小瓜虫病

流行情况: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全部鱼死亡。此病有季节性,一般只在水温15-25℃时发生,近年发现在水温高达32℃时也可以发生。

症状: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

治疗办法:(1)用200-300mg/L福尔马林浸泡;(2)每亩用生姜2.5kg,干辣椒0.5kg煮水全池泼洒,配合亚甲基蓝使用效果极佳;(3)使用有些渔药厂生产的专治小瓜虫的药物。

4.2孢子虫病

主要症状:体表或肠道等内脏上有白色点状孢囊。

治疗办法:(1)盐酸左旋米唑4-8mg/kg鱼体重,每d分1-2次投喂,连续喂3 d;(2)第1 d盐酸氯苯胍100mg/kg鱼体重,第2-4 d,30-40mg/kg鱼体重;(3)使用很多鱼药公司生产的专用灭孢子虫药。

4.3车轮虫病

病原-与症状:由车轮虫寄生而染病。对斑点叉尾鮰危害较大的车轮虫有两种,一种个体较小的寄生于鳃部,用其附着盘的缘膜包围鳃丝的末端,严重时整个鳃丝边缘组织被破坏,引起鱼苗死亡。另一种个体较大的寄生于鱼体全身,造成鱼体不适,或因皮肤损伤引起并发症,危害对象主要是幼鱼,全年均可感染,尤以4-7月份较为严重。如虫体很多,也会造成严重死亡。

治疗办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移植鱼类或引种时应-过检疫;(3)硫酸í-+硫酸亚铁,浸泡用8ppm,全塘泼洒用0.7ppm;(4)用2-3g/m3高锰酸钾或15-25mg/L福尔马林泼洒;(5)商品鱼药如车轮净等,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浸泡或全塘泼洒。

4.4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在清新的水体中或污染的水体中都有发生,春、夏、秋季都有。

症状:鳃丝肿胀间或发白,多粘液;病鱼靠网边、不摄食;阴雨天病情加重,天晴有所好转。镜检可见在鳃丝上有大量指环虫寄生。

治疗方法:(1)用1%阿维菌素泼洒;剂量为1ml/m2,2-3次/d,共用2-3d。注意尽量加大稀释度,加长泼洒时间,泼洒时不要提网箱;(2)每个网箱(3×3m)吊挂敌百虫一瓶或用10-20×10-6浓度药浴5min左右。也可视鱼体质情况适当加大药物浓度和延长药浴时间;(3)用3-5%的盐水浸洗3-5min,具体时间可视鱼体质情况而定;(4)用20-3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min左右,具体时间也可视鱼体质情况而定。

相关文章

  • 四照花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四照花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生态习性】产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多生于海拔60O~2200m的林内及阴湿溪边。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适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强,能耐一定程度的寒、旱、瘠薄。为落叶小乔木。【栽培管理】多行播种繁殖,种子收获后随即...

    1019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种类
  • 杜鹃花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杜鹃花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橡皮树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其症状表现为叶片长出淡褐色或灰白色,边缘呈紫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斑点,初期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甚至扩大到叶的大部分;其上生有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使大半张叶片枯黑;有时也危害新梢,病斑多发生在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呈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褐...

    1531 种植技术 杜鹃花 杜鹃花病害防治
  • 如何防治红花继木虫害
    如何防治红花继木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尺蛾、黄夜蛾、盗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龟子等。蚜虫会影响植物生长,诱发煤污病;尺蛾、夜蛾以幼虫食叶危害,严重时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地老虎和金龟子以幼虫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龟子大、中、小苗均危害。防治蚜虫可于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成...

    733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与病因
  • 如何防止棚室番茄长花脸?
    如何防止棚室番茄长花脸?

    一、合理施肥。花脸在氮高、磷钾不足、硼缺乏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如营养过盛,叶绿素含量增加,抑制茄红素形成,番茄果面出现大量黄斑。如硼、钾缺乏,营养输送不畅,果实坏死变褐色。如植株早衰,易造成未成熟果实在变红过程中因茄红素形成量少出现大片的黄斑、绿条斑。建议菜农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各种营养元素需合理搭配。...

    566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技术及其用途
    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技术及其用途

    波尔多液是一种传统的杀菌剂,至今仍是果园用药的重要品种。为了克服传统波排尔多液配制繁琐、原料不纯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特点,通州正大选用精制原料,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研制而成的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是国内独家获得农业部登记备案的专利产品,它具有品质优良、药效稳定、耐雨水冲刷、使用便捷、省工省时等优点,是...

    2162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
  • 硫磺
    硫磺

    百菌清:制剂单剂如40%悬浮剂,50%、70%、75%可湿性粉剂,2.5%、5%、10%、20%、30%、45%烟剂,10%油剂,5%粉尘剂,2.5%、5%颗粒剂等。混剂如本品+丁苯吗啉,本品+粉唑醇,本品+环唑醇,本品士四氟醚唑,本品+乙烯菌核利,本品+恶酰胺等。作用机理与特点百菌清是一种非内吸性...

    1348 农药使用教学 种植病虫害原因
  • 临猗县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临猗县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生时期根据近几年来的观察研究,缩果病在临猗县发生始期为6月中旬,即枣果纵径快速生长期(纵径长1.0~1.2cm,横径为0.9~1.0 cm时)。发生盛期为7月上中旬,即枣核形成至快速生长期(纵径长2.3~2.8 cm,横径为1.2~1.5 cm时)。发生末期为8月上中旬。2发生症状2.1烧茄子幼...

    634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指南
  •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发生与为害特征1.为害症状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

    1260 蔬菜种植指南 种植方法
  • 十字花科蔬菜虫害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虫害防治措施

    一、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的种类白菜类: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紫菜薹、红菜薹等;甘蓝类:椰菜、椰菜花、芥蓝、青花菜、球茎甘蓝等;芥菜类:叶芥菜、茎芥菜(头菜)、根芥菜(大头菜)、榨菜等;萝卜类;水生蔬菜类。二、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1、菜蚜菜蚜体小质柔软,体形多呈近椭圆形,体色变化较大。以成虫和...

    916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指南
  • 西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西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在西瓜生长的过程中,因环境条件不适或栽培措施不当,常会引起西瓜的生理失调而导致生理病害,使西瓜正常生长受到影响,从而使西瓜的品质变劣、产量降低。因此,有必要了解西瓜生理病害的症状及病因,并掌握其防治措施。一、僵苗。症状:植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生长量小,展叶慢,子叶、真叶变黄,根变褐,新生根少。这是西...

    1836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东魁杨梅黑斑病防治
    东魁杨梅黑斑病防治

    防治方法:1、摘除树上的病叶,清除果园中的病落叶,集中烧毁或结合施肥深埋,以减少菌源;2、加强树冠管理,剪除内膛过密的枝条,对今年春梢抽生过多的树要进行人工抹梢控梢,使树体通风透光,降低林地湿度,减少发病;3、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4、抓好喷药防治工作。防治时间及次数:5月上...

    1793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凤仙花白粉病如何防治
    凤仙花白粉病如何防治

    白粉病在温度高、光照少、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生。并出现在嫩芽、嫩叶、嫩梢、花蕾和花梗上,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逐渐成白色粉斑;后期变成黄色。受害植株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畸形。防治方法:注意通风,加强光照;为提高抗病力,需增施磷肥。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害部分或全除拔除销毁。发病...

    275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方法
  • 小西葫芦根霉腐烂病防治
    小西葫芦根霉腐烂病防治

    根霉腐烂病是小西葫芦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都发生。一般病瓜10%一30%,重病地块或棚室病瓜可达40%以上,造成较显著的产量和经济损失。[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幼嫩瓜条,也为害花和叶柄等。病菌多从开败的花或受伤的组织开始侵染,使病部呈水浸状坏死腐烂,在腐烂组织表面形成毛刺状黑色至灰...

    2589 农作物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教学
  • 怎样科学采摘新棉
    怎样科学采摘新棉

    目前,我县棉田已进入吐絮期,科学采摘能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棉花品级,增加经济效益,为此,农业专家提醒棉农朋友,采摘新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采摘:棉铃正常开裂5-7天,棉籽成熟度好,纤维强度高,是采摘的最佳时期。采摘过早,种子成熟度差,籽棉含水量高,品质变劣,不易存放,特殊是留种棉田,过早采摘会影...

    1807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柑橘大实蝇防除技术
    柑橘大实蝇防除技术

    1、喷雾:于成虫盛发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2两)+红糖3斤+水100斤的比例配制成500-800倍药液,在上午9时成虫开始取食前,大雾滴喷于柑桔果园中枝叶茂密、结果较多的柑桔树叶背。全园喷1/3的树,每树喷1/3的树冠,隔5-7天改变方位喷雾一次,连续喷4-5次。2、...

    1852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